第551页

除了蜀汉“将目标放在了北方”这外部原因之外,也是因为南中内部情况的复杂!

相比于扬州的山越、荆州的武陵郡,南中不仅更大,而且汉夷冲突更小,内部更加团结……

所谓的南中大姓、也就是南中的豪族,虽有汉文化传承,但究竟是学了汉学的夷人,还是迁来南中后,与夷人通婚的汉人,早就已经没有哪家说得清楚。

这些“南中大姓”,既有汉人豪族的特点,也有南蛮部族的特性,唯一的区分是自称“汉人”的南中大姓中出的首领,被称为“蛮王”,而南蛮部族中出的首领,则被称为“夷王”。

无论蛮王还是夷王,标准都是“汉夷共服”,虽然从南到北,也存在越是偏南、夷人部族比例越大、汉文化比重越小的情况,而且毕竟分别归属城姬与蛮姬,但南中汉夷在利益上区别不大。

在面对益州北部的汉人时,南中的南人,反而觉得南中蛮更像自己人——这点比荆南豪族更甚。

也正是因为这种特性,令沙摩柯为首的武陵军,越是向西推进越困难……

帮助南中蛮建筑山城、协助发展的这一套,只能拉拢一些边缘部族,真正涉及到那些南蛮部族、南中大姓,一个个都顽固得很。

按照楚国之前的战略布局,南部五年内的发展重点,也是在荆扬的南部山区中建城、垦地,依托矿业建立起一个个聚居城市,渐渐磨灭“部族”的影响力。

而对南中,只是顺其自然的态度,并不是攻略的重点,除非被主动攻击,否则不会轻动武力。

不过楚历三年开始,白图特地又调了高顺和陈宫过去,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并且这次还有沙摩柯全心全意的辅助!

与此同时,夷陵也已经开始集结兵马,一部是南阳军战功。

如果换做是别人,其他将领或许还要争上一争,不过黄忠……看看人家一大把岁数,又是超脱神将,现在还寒酸的挂着杂号将军的衔,谁好意思争?

没错!

这是尊老爱幼,绝对不是为了将来的炮兵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