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页

贸然加封张鲁,搞不好反而令刘璋对朝廷不满,徒增变数!

更别说董承等人在此事中,也起到了很大的反对作用……

按照董承的逻辑,张燕、杨奉、刘备,这些关东诸侯,都是想要害陛下的刁民,还是关西的马韩,一看就是忠臣良将、尤其是马腾——毕竟在韩遂有意低调划水的情况下,董承在西凉诸侯身上,能够体验到智商上的压制!

相比之下,刘备、张燕因为有高人支招,都令董承感到威胁。

因此董承一派在朝中,肯定是以关西的利益为重,反对将关西可以进攻汉中封侯!

此时朝臣中,大体分为三派,一派以董承为首,以保皇……或者说是舔皇为第一要务,声称绝对忠于刘协,是刘协感性上最喜欢的一派,另一派是以宗正刘艾为首,以匡扶汉室为着眼点,用董承私下里,向刘协挑拨时的说法就是——刘艾这些人,根本不在乎谁当皇帝,只要是汉室的皇帝就可以!

至于第三派,就是“其他”……

没有什么绝对的代表人物,非要说的话,应该就是杨彪。

一定要说“其他派系”的一致诉求,那就是各自都有自己的算盘,或是宗族利益、或是幕后代表者的派系,华歆、钟繇也都在此列。

谁都知道,华歆背后是楚国、钟繇背后是魏国。

钟繇当初在李傕、郭汜挟持刘协的时候,在长安担任“廷尉正”一职,在刘协逃离关中的时候,钟繇也是主要策划者之一!

原本刘协也很信任钟繇,然而……在前往许都之后,刘协渐渐发现,这厮和曹操才是一条心的。

实际上钟繇也的确在东归之前,就已经通过荀彧,与曹操取得了联系,在长安的时候,就多次劝说李傕、郭汜,协调朝廷与曹操的关系。

毕竟钟繇和荀彧,都是颍川人,而且两家也都是大士族,在钟繇看好曹操,曹操也需要有人长安为他张目,再有荀彧撮合的情况下,双方迅速达成了默契!

历史上钟繇在献帝东归之后、赤壁之战前,就一直为曹操坐镇关右、辖制关中。

当时关中在李傕、郭汜死后一片混乱,曹操又要积极准备北伐袁绍、南征孙权,没有心思搀和到这烂泥中,而钟繇就是以曹操的威势做后盾,在关中长袖善舞、左右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