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页

历史上16世纪后期,丰臣秀吉全面检地,检出了年产1800万石的土地……

相当于同时期明代的144,而且不是因为人口少而开垦少,此时亶州的人口,是明王朝的十分之一,也就是人均耕地面积只有明代的四分之一!

或许亶州的耕地并不“瘠”,但绝对很“贫”,只是因为有着丰富的渔业资源,加上贱民容易应付,所以才撑起来的人口……

历史上亶州的农户,几乎都有种植水稻,但是绝大多数人一辈子也吃不上米饭,米饭和萝卜都是贱民眼中的奢侈品。

至于完全“靠海吃海”,也并不现实,当初淮南大旱的时候,将军府就有这种经验——纯粹靠鱼肉,人根本没有力气,按照医学院的说法,就是没有主粮的情况下,鱼类的消耗效果并不好。

甘宁在信中也和白图提到过,亶州多山地的事情,所以白图提了一句,但白图没有说更多。

毕竟土地只是“贫”的话,现在也算不上什么缺陷。

楚国也不可能一次性移民百万计,初期也就几万、顶天几十万人,远远碰不到亶州的耕地极限,而且单论每亩肥力,亶州的火山灰buff还是很给力的,即使人口暴增之后,配合楚国的农耕技术,精耕细作的话大有可为。

更重要的是,“开垦耕地”只是确保移民稳定、能够切实将亶州并入楚国的基础,真正有竞争力的还是渔业、畜牧业以及银矿资源。

“不过亶州土地狭长,两面临海,渔业大有可为,另外……好不容易有一块地广人稀的地方,楚国可正缺一块马场,如果条件合适的话,今后可以在亶州引入北方马。”白图特地强调道。

不是只有草原才能牧马,合适的山林也可以。

虽说历史上亶州最初的引入繁殖马,长期都是小而弱,但后来历史证明只要“种儿”配得好,在亶州山林牧马,也完全能牧出高头大马,二战时期的东洋马在体型和冲锋力上,已经超过了华夏文明的蒙古马。

现在荆扬人口虽然没有后世那么稠密,不过以楚国的发展速度,大规模发展畜牧业显然不划算。

“还有矿藏方面,希望亶州能给我们惊喜,第一批的开拓者,工部也会出一批勘测学士。”白图补充了一句。

其实……白图也知道,亶州有什么矿藏?

铜铁锡没有不缺的,不仅是因为面积小而少,而是真的矿藏稀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