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页

大学,原本是叫“郡学”,正常一个郡也只有一家,整个楚国也只有二十来家,有名有望更是一掌之数,不怕监察不过来。

张春华说完之后,无论是之前是否了解学考,都露出了惊喜之色……

简雍直接起身上前一揖到底道:“楚王仁义!难道……所有大学,都可以不问出身的报考?”

科举其实也欢迎外来士人……

只是那对于其他诸侯来说,是一种损失——是自己的人才,到楚国为官!

至于安插奸细?

咳咳,自然也是有做的。

不过按照楚国的科举规则,只有“一甲”会录取楚国之外的人才,也就是直接入六部观政的头部青年俊才!

二甲分配地方官、三甲推荐为文吏,这些都只录用楚国士人……

能考上一甲的人才,居然被安排去做奸细?甚至还真的愿意做奸细?

概率有多低且不说,而且现在楚国也欢迎中原、北方的士族,迁入分支来楚国。

只是二甲、三甲,难度本就不高,如果不肯举族迁入,专门来楚国做个文吏,未免就过于可疑,也不会录用。

不过“学考”和“科举”的概念不同,学考之后不是给楚国做官,而是要入大学!

可想而知,楚国一定会尽可能的招揽、截留其中的优秀之人,但肯定也有不会被楚国招揽的人,愿意回到故土出仕、出力。

这不是“白嫖”楚国的工艺的大好机会?

平时潜入机要之处、策反工匠,希望偷学,都要被楚国扣押、甚至神秘失踪,现在居然只要考入,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去大学学习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