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页

说是“殿试”,其实性质上接近于宋代的“省试”,或是明清时的“会试”,也就是礼部试。

历史上的科举,从宋仁宗时候开始,“殿试”就已经不怎么淘汰举子,毕竟殿试名义上是皇帝主考,能够通过礼部试的就已经是精英,并且通过率也已经小之又小。

这时在殿试上,再被皇帝亲自淘汰,引来的怨怼太多,故而基本上殿试上只要不出大问题,至少能混个同进士出身……

不过楚国的殿试,是县试之上的一级,礼部承办、名义上由“楚王殿下”主考,县试才刚刚动些真格的,自然不可能不再仔细考考。

以宋时而论,省试经常能大几千人,录取少则一二百人,多则五六百人。

可要知道楚国的人口,虽然已经渐渐恢复起来,但受制于时代,只有北宋的十分之一——哪怕是拿全胜的西汉比,也只有北宋的一半!

而且即便楚国大为宣扬乡学、县学,不过人均受教育程度,更不可能在短短几年中,就跨时代的达到宋代的程度。

故而能有千人的规模,一来因为这是第一次,二来……县试简单了。

好在礼部早就已经宣扬过,殿试录取会相当残酷,甚至在白图的要求下,可以说是洗脑式的向大家传递这一信息。

毕竟之前考生们可没有科举过,先做些心理准备总是好的,白图可不想看到,考过之后有多少多少人在金陵投河……

而且录取也分成了三部分,一种是可以大摆宴席庆祝的,能够留在金陵、在六部学习试岗的,第二种也能庆幸,虽然发回地方,但也能做个三百石以下的地方小官,第三种是安慰奖,可以介绍回原籍后,担任文吏性质的职位。

并且专门强调,在岗表现突出,同样有晋升渠道。

毕竟……官坊可是有大量职位空缺的,大多都是吏员性质。

为了着重宣传这一点,吏部已经特地重点观察了一些优秀的吏员,而且之后会出于宣传效果的迅速提拔起来,作为榜样。

而“泛真气计划”虽然对白图来说很重要、恨不得明天就能收“真气税”,但却不是急于一时的事情。

在科举之前,只是先和六部交交底、有个心理准备,具体还要科举之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