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页

不仅仅是因为白图信任孙策和周瑜,而且白图也借此机会,立下了规矩……

前线军队,由枢密院考评,捕风卫监督,其余各部……只要军队到了前线,各部都只负责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在战略战术上要提意见,也只能找枢密院。

前方将领不给力、甚至态度消极,这都是可能出现的情况,但是白图不想看到没去前线、不通军伍的人,坐在金陵城和他讲这些。

毕竟宋、明两代的“后车之鉴”,其他人不知道,白图还能不知道?

两代都是将军机要务,过分的寄托在朝堂上,导致军队将领经常要因为朝堂因素,可能就是连战场都没去过的文官,几句慷慨陈词,就必须破坏自己的战略布置,否则一顶顶帽子就要扣过来……然而敌人不会和你讲“朝堂因素”!

甚至与其他各部的“官声”考察不同,对前线的判断,民间风闻也并不采纳——就像是现在,孙策和周瑜打成这熊样,吴县老家都有人骂他们丢人……

这些都无法解释,总不能在民用邸报上写明这是诱敌之计吧?

真当刘琦瞎了聋了?

此时就需要枢密院的判断。

将来会如何,白图不知道,至少现在吕布的战略眼光绝对没问题——吕布的确想不出、甚至有时看不破一些奇思妙计,也看不清天下形势,但在战略把握上,却心里有数。

也是前前后后,多方努力之下,孙策和周瑜的计策,终于到了收网的时候!

文聘还想要保护刘琦后退,刘琦倒也果断,不会像偶像剧的主角一样,嚷嚷着“我不走”之类的,给孙策降低些难度。

不过……

文聘如何会是真正实力全开的孙策的对手?

文聘的武艺,最多和五年前的孙策、太史慈差不多,只是因为金玉的进一步贬值,所以当初孙策和太史慈只是鎏金巅峰,而文聘已经是金玉大将。

而如今的孙策,已经不逊色于虎牢关下的吕布,而且……还是已经斗过三英的吕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