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页

和普通的云梯相比,体积更“宽”,因为里面是勾折了两次的楼梯,而并不是单纯斜搭的梯子。

虽然还是很陡,但至少战士在登梯时双手可以持盾甚至持刀反击……

另外四架更加规整,看起来四四方方,同样外面都是蒙着防御性牛皮,看不清里面的样子,只是隐约能看到箭孔!

如果透视的话,可以看出里面分为五层,以梯子相通,层层都有士兵,其中最下面一层的士兵,负责“骑”动这巨大的“吕公车”。

没错,就是骑,是以众人的腿部来蹬动绞盘继而带动一个个车轴向前,因此看起来就是一个个巨大的“箱子”在自己向城墙靠近。

两种不同的“云梯”,也象征着不同的攻城理念。

“登机桥”似的云梯,效果是营造更加安全的登墙渠道,令战士敢于登墙,相当于在城墙外,搭一个暂时的外楼梯,而且周围、棚顶都有遮挡物,顺着甬道一样的登城虹桥上去,就可以直达城墙。

而后者则是“吕公车”的改良版——吕公车假托吕公、也就是姜子牙之名,不过实际上是宋代才有的攻城器械。

相比于云梯,其理念是在城墙外,搭一块额外的城墙……

吕公车的顶层,与城墙相平,而且本身也有一定的面积,一旦与城墙接,相当于强行“变”出一块攻城方占据的城墙。

并且在没有完全推到城墙边之前,也可以与守军在同一高度对射!

相当于是云梯和井阑的合体。

将军府的吕公车,因为加了脚蹬、绞盘的设置,有更强的“动力”,所以能够造得更大、承载更多的士兵。

两种进阶云梯各有优劣,前者是相对稳定的通道,但容易被“一夫当关”,后者是人造一截城墙平台,但上面的兵员补给较慢。

同时两者还有一个共同的“缺陷”——构造复杂,精细之处做工要求高。

必须有一定数量的、民部代培的工程兵指挥协助,才能够搭建出这种复杂度的器械,工程兵的基层“军官”,有些甚至不是战将,而是拿官印的民部基层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