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页

鲜卑与乌桓一样,都是数百年前,被匈奴击溃的东胡后裔,退守鲜卑山的那部分的后裔就是现在的鲜卑族,退守乌桓山的那部分的后裔,就是现在的乌桓。

前者是在大兴安岭北部,后者是在大兴安岭南部。

不过在匈奴被汉军击溃之后,鲜卑在这几百年中极力扩张。

尤其是当初檀石槐还活着的时候,鲜卑第一次统一,的确很凶猛,那时候公孙度已经是辽东的小吏,自然对此印象深刻,年少时的公孙度,至今仍记得几乎每年鲜卑人都南下掠夺幽州的日子。

檀石槐也是出生就不凡——当时檀石槐他爹投鹿侯给匈奴人“打工”,当兵三年回家,发现孩子都一岁多了……

他老妈自称是天降冰雹之后,一片掉到她嘴里,之后就有了身孕,然而……投鹿侯呵呵一笑,滚你大爷……还是将檀石槐遗弃,因此檀石槐是外祖父抚养长大的。

桓灵二帝的时候,虽然朝中乌烟瘴气,但对于外族,汉室还是有极大震慑力的,南匈奴也好、羌族也好,都被收拾得服帖。

然而在檀石槐一统鲜卑之后,大肆扩张,疆域堪比之前的匈奴,檀石槐将鲜卑分为西部、中部、东部,各置“大人”直属于他,灵帝想要封其为王作为安抚,却被檀石槐拒绝,秣兵历马、卯这劲儿要做“二代匈奴”的架势。

也的确在塞外,击溃了汉室征讨的军队。

而且在没有白兔效应的历史上,在西晋毁于八王之乱后的近三百年里,鲜卑人也是在北方存在感最强的外族。

南北朝时,北方数个政权是鲜卑建立,也是汉化最快的,杨坚立国时所篡的北周政权,就是鲜卑政权,隋唐两代的皇室母系,也都具有鲜卑血统。

当时汉化到了什么程度?

杨李两家都是秉持自己是汉人血统,杨坚篡位北周后,也没有因为民族问题,引发朝中鲜卑贵族的太大反弹,唐王朝建立之后,鲜卑的宇文氏、独孤氏等等也依旧煊赫,这也奠定了盛唐时对外的开放心态。

公孙度不知道未来,但是过去自己年少时候,檀石槐的确给他带来了不小的阴影。

不过公孙度也没有说实话……

在檀石槐击败汉军后,没过两年,就是黄巾之乱开始的三年前,四十来岁的檀石槐病死,原本就没有习惯统一的鲜卑各部直接散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