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页

当然,这不是贾诩的主意,他不可能那么蠢,李傕、郭汜真听他的,说不定在关中还能有些作为。

只是究其根本的话,没有贾诩的献策,他们根本打不下长安,甚至不会有这个念头。

“若是如此,贾先生大可不必担心,主公早有所言,关中凋敝,其罪在李、郭,何况陛下能够离开长安,不也有贾先生的献策之功?伤民之罪,不在贾先生,于汉室之罪……贾先生也已经将功折之。”朱治说道。

刘协能够逃出长安,其中的确也有贾诩的帮助,当时樊稠身死、李郭决裂,李傕希望贾诩辅佐自己,然而贾诩却暗中为刘协献策,并且离间了杨奉、董承等人,为日后刘协的出逃铺路。

这是史书中也有所记载的。

贾诩刚刚以献策反攻长安扬名,直到随张绣离开的这段经历,也足见其谨小慎微。

李傕、郭汜为其封侯,贾诩不受,封尚书仆射不受,但却接受李傕的尚书之职,看似勤勤恳恳,不过当发现李傕的暴虐与忌惮之后,贾诩暗中为刘协献策,旋即挂印而去。

先是投奔同乡、且也是董卓旧部的西凉诸侯段煨,发现段煨对其隐隐有所忌惮之后,再次逃走,投奔了张绣。

张绣是个老实人,加上和贾诩又是同乡,哪怕偶尔对他有什么想法,也都是摆在脸上,令贾诩比较放心。

看他投奔的这些人就知道,贾诩和一般的谋主,“择主”的标准截然不同!

并不是为了发挥自己的才能,仅仅想要找个找个舒服安全的地方躲着……

辅佐诸侯时的态度更与其他谋主不同,其他谋主在主公并不愿听自己的献策时,要么另投别家、要么哀叹伤怀,但是贾诩……稍微感觉到主公对自己忌惮后,马上就进入装死模式,然后伺机离开,不会有任何挣扎。

就像是李傕和郭汜在关中胡来时,贾诩未置一词——自己的安全,永远是第一位。

“陛下恐怕不会这么想。”贾诩无奈道。

刘协在许都封赏群臣的时候,也没有带上贾诩,显然对其还是怨怼居多。

初到许都时,刘协还是有很大自主性,曹操对朝廷也还是有一定敬畏的,当时刘协愿意的话,完全可以封赏贾诩作为原谅他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