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页

此时帐中还有七八位中层将领,他们也需要知道战书的条件是什么,才好做出判断,只是……张勋看起来很生气的样子,令他们有些不敢问。

既然是下战书,那应该肯定是相邀斗阵或者斗将——斗将基本不可能,让张勋去和吕布单挑?张旭脾气再大也不敢!

斗阵的话,其实也不大可能,因为一般斗阵都是相同数量的军队约斗,现在自己一方优势这么大,为何要斗阵?就算是激将也不能上当啊……

看张勋这幅模样,众将心道:莫非是陈宫在信里还指爹骂娘了?不至于吧?他陈宫也是个读书人,据说还挺老实的。

“自己看!”张勋想了想,还是把信递了过去。

李丰看过前面几行,脸色也变得古怪起来,暗道:陈宫不愧是读书人!

只见开头先是夸奖张勋,也是熟读兵法的人,仿佛要军事互吹的样子……

然而接下来话锋一转,忽然提到“《孙子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李丰知道,这是《孙子兵法》中谋攻篇的一段,意思是十倍于敌时去包围敌人,五倍于敌时对敌人正面进攻,只有敌军两倍的实力时,就先想办法分化敌军的实力。

这篇看起来怂的一批的话,是有前后文的,整个“谋攻篇”的核心,就是一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理念,而并非兵法。

里面还有一句话更加出名——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总之就是告诫人们,不要打伤亡太大的战争,这也是春秋时期的时代背景所决定的。

虽然那时候的贵族,不把老百姓当平等的“人”来看待,但那时打仗也没有老百姓的事情,而是在贵族阶层进行,并且讲究义战,即使打赢了也不能绝人宗庙社稷。

而在这个世界,相传西周时候的城姬,还无法训练出“兵役”,都是贵族和贵族的仆从们自己上阵。

不过众所周知,春秋后期的时候,就已经没有那么多说道,老百姓不仅不是人,而且还是炮灰……

孙子当时推崇的,是真的打起来的话,打赢不算本事,得能把对方全体俘虏才最好,你把人家的士兵杀了、编制打残了,说明你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