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祭酒,得罪谁都不能得罪他,这是他们最深刻的感受,和谭振业……能不往来还是不往来罢。
回味唇间的味道,不免有些遗憾。
马车缓缓驶进城门,不说他们回国子监晒黑的皮肤遭来多少同窗嘲笑,金銮殿上,谭盛礼正自述谭家近几十年的生活以婉拒太子老师之位,太子是储君,他的老师名声德行不能有损,谭家在谭家姑娘那事上处理不当,尽管时隔多年,但那时谭辰清不是什么都不知的年纪,虽没直接造成谭家姑娘的死亡,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世人重名声,谭辰清不能做太子老师!
第162章
谭盛礼言辞恳切,殿里鸦雀无声,谭家之事为京里人热议,在场的众人都有听闻,皇上也略有耳闻,道,“事情都已过去几十年,祭酒又何须自责。”生死都是谭家小姐自己的抉择,最该自责愧疚的是那个抛妻弃子的商人,不该是善良的谭家人。
他今日召众人进宫就是想宣布太子老师的人选,谭盛礼聪慧明哲宽厚善良,品行不逊于那位帝师,太子得他教诲他日必能成一代明君,为帝王者,所盼不就是百姓安居乐业,皇室江山后继有人吗?
“臣惭愧,家风有损致家中姑娘殒命,无论过去多少年于谭家而言都是沉重的……世人不说不追究不在意,谭家人不能当没发生过。”谭盛礼拱手,“太子老师之位,臣受之有愧,还望皇上成全。”
皇上思绪万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谭盛礼是真正有仁德智慧的人,有什么比谭盛礼更配做太子老师呢?
“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众位大臣缓缓低下头,为官多年,什么人没见过,像谭盛礼这般严于律己正直不阿的人真是少之又少,久于贫困仍能坚守正道委实难能可贵,但谭盛礼的话不无道理,太子为储君,品德教养为天下人所望,岂能落下半句是非?况且,此乃谭盛礼所愿,勉强不得。
“谭祭酒眼里不容半点瑕疵,皇上便依他罢,而太子老师,臣以为楚学士饱读诗书满腹经纶……”
楚学士为人雅正,在翰林院多年,潜心研究古籍不问世事,甚有威望,他做太子老师亦可,皇上沉吟片刻,叹道,“爱卿所言甚是……”
在场的都乃皇上心腹,怎会听不出皇上话里的遗憾,谭盛礼不愿做太子老师,谭家还有其他人,据说谭振学自幼勤学苦读,得谭盛礼言传身教,甚是端庄儒雅,便提议让谭振学进宫教太子各地山川地貌风土人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太子是未来的帝王,自该熟知各地风土人情,圣人无常师,太子老师不在少数,至于最末谁能做让帝王敬畏的老师,就看众老师的本领了。
这话甚得帝心,“便依爱卿所言罢,祭酒以为如何?”
事已至此,谭盛礼不好拂皇上好意,振学那孩子不骄不躁,如若能辅佐太子做个明君倒是他的造化,谭盛礼拱手,“谢皇上抬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