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着竹叶清风的浅吟低唱,初时宛如珠玉坠落,清脆明亮中透着一股畅怀高远。

到得后来突然音调一转,蓦然高亢,恰似冲天而起的战歌,惊得竹林中鸟雀都躁动起来。

这是一曲极悲壮的《破釜》。

三军列阵,沉舟破釜。残阳如血下,将士们带着视死如归的决心,踏上一条喋血不归路,和着笛音依稀唱的是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白梵路也不知自己怎会识得这首极难的古曲,只是突然在脑海浮现那些大漠黄昏、两军对垒的画面,心头一热一冷,便认出了这首催人魂魄的战歌。

千军万马,壮怀激烈。笛音凄厉萧瑟,却分明铿锵有力,一折两折三折,仿佛能透过这乐声看见将军战驹次第倒下的身影。

音调愈往后走便越发绵亘低徊,到得极处,似哀戚呜咽,隐隐力尽衰竭。

竹林后那人浑身似愈发绷紧,狭长双目中不知看见什么,深刻现出一抹杀意。额头冷汗涔涔而下,他也丝毫未觉,到得最后,连握笛的手指都微微颤抖起来。

音调溃不成军,却依旧挣扎着急转直上,仿佛绝境中亟欲寻得出路。

左冲右突,宛然入魔。

正在这危急万分的关头,突有清亮一声长鸣激越破空,响遏行云,骤然切入笛音低徊,宛如鹰击长空,瞬间便相溶融。

起承,转合。

仍旧是那曲《破釜》,笛音却随之逐渐明朗,开阔,终入佳境。

直至终结……

黑暗中,白衣的身影缓步走出。轻捻一捻手中细长竹叶,搁于唇边又吹奏出两个清浅的音节。

刚刚和这笛声的人正是白梵路。

他也不知自己怎会用竹叶吹出乐曲的,只是听到这笛声就忍不住跟着和了,尤其那笛声中途有不受控制的趋势,他生生给拉了回来。

吹完后自己也是一身冷汗。

再仔细回忆,原主似乎真的会吹竹叶,小说里曾有一处描写是,原主教小云湛吹竹叶,就是教不会,但云湛拿竹叶学隔空打物却是学得极快。

那原主这手吹竹叶的技巧是谁教的呢?

白梵路疑惑,但他也没忘了眼下最该关注的是这竹林后藏着的人,“阁下是谁?”

那人收了玉笛,似乎打量了他一会儿,才道,“又见面了。”

白梵路听出这个声音,是那天晚上问他“可还记得小六”的那个声音!

“你……是你!你为何要掳我来此?”

这人见过自己在慕王府画万里江山图,白梵路立刻想到,他就是掳自己到这里来的人!

只听那人轻轻一笑,“你是在问……朕为何要掳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