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页

但如果曾经拥有过, 再要被拿走, 那就相当的不可以了, 起码占凉不接受这个分开。

比起她曾经读过的学校、考过的专业,显然是古丽哈他们更为重要, 占凉都已经开始考虑自己能不能想个办法请长假, 然后期末去考试, 等学分修满也能正常毕业。

已经体验过一次大学生活的占凉,真的没什么期待感。

但是,古丽哈是不可能想到占凉所思所想的,她到现在都为占凉的成绩感到骄傲和自豪, 甚至对占凉出去上学投以百分百的支持。

这个时候, 让古丽哈砸锅卖铁她都愿意送占凉去更好的地方飞。

古丽哈自己有两个女儿, 为人父母的, 在无数个夜晚都曾想过哈尔和乌兰的未来, 按照坎坎村这种处在边陲小地方,地图上可能都不太好找的地方传统思想,女儿嘛, 还是放在身边比较合适。

这倒不是什么重男轻女思想作祟,换句话说, 就占凉遇到的叔伯婶姨们,从援疆到现在,大概是第三代的孩子们, 反倒没受到过什么这种封建思想余毒的残害。

理由也挺扎心的,新疆这个地方和其他地方不太一样, 第一代建设新疆的时候是真的往里面耗费心血,从无到有,甚至仅凭人力来抵抗恶劣的大自然环境,像是小白杨一样努力的扎根,光生存就已经很努力,用尽了力气。

越是困苦的环境,人的存在就越重要。

再加上来新疆建设的兵民太过复杂,来自全国五湖四海的地方,又是当过兵扛过枪,保家卫国铁骨铮铮的父母,也不太愿意过分的磋磨自家孩子,哪怕偏疼一下儿子也不会做的太过,毕竟不能给家乡丢人呐。

地理位置偏僻,人和人抱团生存,以及建设开垦的大潮流,让占凉就目前来看,还真的没遇到过什么特别过分的父母,坎坎村也没有类似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