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页

整体的考量,才是团队赛的标准,否则和个人赛有什么区别?每队上场五个人,其中四个望风、一个进行料理不就可以了?

按照团队赛的规则,最优配比应该“四保一”,也就是说五人中有四个人,可以完美的胜任另一位的厨工,令其发挥出500的效率……

如此一来,所有料理出自一人之手,从时间上、协调性上,都满足条件。

不过这样的战队,在预选赛中只有两支!而且都威胁不到他们……

因为厨工毕竟有其局限性,配合自己的老搭档时,能够发挥出一名主厨的作用,但是本身料理技艺,肯定比不上真正独当一面的主厨,因为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都要用在配合上,而且甘心做厨工的料理人,肯定天赋也不算是多好……

而在“all·be”大赛中,每队正选五人、候选两人,如果将四个名额给厨工,也就意味着真正能够独当一面的主厨只能有三人!

就算不考虑报名时的“星级”问题,只有三名主厨,也就意味着个人赛别无选择,只能他们三个上场,而且之后在团队赛中,也只能那位拥有四名助手的主厨上场,没有任何选择的空间,一旦出现非常不利的题目,很容易导致满盘皆输。

看现在个人赛的分数排名就知道,只要有一个人出现重大失误,整只战队就和晋级无缘了!

另一方面,即便有绝对的自信,但是拥有四名如臂使指、配合完全默契的厨工的主厨,也是非常罕见的……

因为配合自己的厨工越多,也就说明要讲给厨工处理的工序越多!

如此一来,其实大部分将目标放在了正赛的队伍,大多都是一名主厨带一两名厨工,之后在团队赛中使用“2+3”的战术,分两支小组分别进行料理,整体上是四名主厨、三名厨工的队伍……

一名主厨主导的话,完全不需要考虑“一餐”的协调性,如果自己一个人进行料理,最后做出来的菜品还相互不协调,那他根本就不配做主厨了。

分成两支小队的话,在一定程度上就需要相互沟通配合,虽然是“一对一”的配合,但也要麻烦许多。

而如果是分成三支小队……配合的麻烦程度将指数倍的增长!

刘昴星提出“2+2+1”,是因为将自己默认成了“1”,因为他的厨艺包容万象,所以有信心可以让另外两组不考虑如何配合他,他来主动融入其中就可以,还是相当于“一对一”的配合。

而且因为他的基本功最扎实,进行料理的速度最快,厨工对他的帮助也就最小……除非又多个厨工配合他一个人,否则他的效率不会有明显提升,因为相比于厨工,刘昴星的速度要快太多了。

但四个人各自为战……且不说浪费了一个人的位置,单单是“一餐”的协调性,就已经不用指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