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页

“正主上场了,任务艰巨啊,听说这个维尼泽洛斯是这里的土皇帝,八月大火,近十万人无家可归,这家伙居然拒绝立即重建市中心。想拉拢这个人,还得马克你这个政治部主任出手。”谭重德听了转身与马克·邓恩走向天台入口,一边对着邓恩说道。

邓恩也苦笑了一声:“这样固执高傲的家伙,只能慢慢来了,不过只要他有弱点,再硬的骨头也有办法把他敲开。”

塞萨洛尼基是个很有故事出很有特色的城市,别看后世这是希腊的第二大城市,这个时候,这个城市却是半独立性质的,甚至在六月份之前这里就像跟希腊分离,成为一个单独的国家一样……

本来此次远征,他们最先考虑的是在希腊其他国土内登陆,毕竟那些国土较大,便于展开,不过希腊人对于强大的阿拉斯加人可不太感冒,只同意一部分阿军在希腊登陆。这让叶枫很是不满,最后干脆提出全部在塞萨洛尼基登陆,这里现在由协约国军队驻守,以阿拉斯加现在与英法等国的关系,加上这又是巴尔干目前战斗最多最紧张的区域,协约驻军压力也很大,所以表示了欢迎。至于希腊人,叶枫很干脆的不予理会,想要阿拉斯加帮他们抵挡同盟国军队,又不想阿拉斯加在希腊势力太大,那干脆一个人也不派,让希腊人自生自灭好了。

塞萨洛尼基又译作萨洛尼卡、塞萨洛尼卡、萨罗尼加,旧译作帖撒罗尼迦(按古希腊语发音),该城建城很早,历史悠久,因地理位置优势,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从建城开始,塞萨洛尼基曾先后归属于几个国家,包括最早建立此城的马其顿王朝,后来的拜占廷,蒙古的贴木尔汗国,威尼斯共和国等等。

1912年11月9日,在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中,塞萨洛尼基的奥斯曼帝国驻军向希腊军队投降。次日,保加利亚军队到达,声称该市属于保加利亚。于是进入紧张的共管时期。1913年3月18日,希腊国王乔治一世在塞萨洛尼基被刺。随后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中斯曼帝国被击败,获胜的盟国之间由于领土归属争议,立刻又爆发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塞萨洛尼斯的归属更是重中之重,其后奥地利政府提议将塞萨洛尼基变成一个中立的国际化城市,既不属于希腊,也不属于保加利亚、土耳其和“犹太”,类似于后来的但泽;这个中立区面积400—460k2,人口有26万。

1913年8月10日签订的布加勒斯特条约最终确定了塞萨洛尼基的归属。希腊得到了爱琴海马其顿,其中包括塞萨洛尼基和马其顿南部。

1915年,欧战期间,协约国一支大规模的远征军登陆塞萨洛尼基,使用该城作为抵抗亲德国的保加利亚的基地。并扶持了维尼泽洛斯领导成立了亲协约国的临时政府,与当时还倾向中立的希腊国王分庭抗礼。塞萨洛尼基这一带也从事实上暂时脱离了希腊的控制。其面积和人口大约就相当于当初奥地利提出的中立区。

1917年也就是今年,6月22日,亲德的希腊国王孔斯坦廷一世被迫退位,让亲协约国的埃莱夫塞里奥斯·维尼泽洛斯,也就是这塞萨洛尼基临时政府的领导人担任总理。随即维尼泽洛斯代表整个希腊向同盟四国宣战,正式加入了协约国阵营,但其本人却经常继续呆在塞萨洛尼基,很少去希腊首都雅典。

而谭重德所说的八月大火,也发生在今年,塞萨洛尼基城市的大部分被法国驻军引起的一场火灾事故所摧毁,火灾造成72000人无家可归,而此时全市人口才27万人。

但是面对近十万无家可归的居民,维尼泽洛斯却禁止立即重建市中心,直到准备好一个完全现代化的城市规划。这个城市规划计划将塞萨洛尼基的东方特征一扫而空,从此建成为一个纯欧洲风格的城市。

在历史上,因为大火摧毁该城接近一半犹太人的家园和生计,他们被迫出国。许多人去了巴勒斯坦。部分人乘搭东方快车前往巴黎。还有一些去了美国。不过,他们的数目迅速被希土战争(1919—1922)后被土耳其驱逐出境的希腊难民所填补。结果该城人口大幅上升。使得他得到了一个绰号“难民首都”和“穷人的母亲”。

二战期间,塞萨洛尼基从1941年4月9日到1944年10月30日被纳粹德国占领。该城遭受同盟国炸弹的严重损坏,几乎全部犹太人口被纳粹灭绝,仅有一千犹太人幸存。

叶枫隐约记得这段历史,所在当初在选择登陆地上,叶枫执意将阿拉斯加军队集中在这一带,预计最后将会有数十万队军集中在此,叶枫这么做的目的当然没有这么单纯。

“尤瑟纳尔将军,总理阁下,抱歉,只怕从今以后,就要麻烦你们了。”到了海关大楼的会客室内,谭重德见到一脸大胡子的协约国驻军司令肖恩·尤瑟纳尔,站在他身旁戴着一副金丝眼镜,脸形瘦削,眼神却有些阴沉的自然就是希腊总理,塞萨洛尼斯的土皇帝维尼泽洛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