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能够被你看到的, 基本上已经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转录。随着转录次数的增多, 录像带电影的画质也会越来越模糊,经常出现闪亮的条纹。那是录像带受损以后呈现的特点。
但即便是这种画面破碎不堪的内部电影,也足够让围观的人心神摇曳。这就是物以稀为贵呀。荒漠里任何一株草都能够叫人发出乌拉的呼喊。
王老师激动死了。
她算是这个时代的文艺青年,也是录像带电影的发烧友,跟着同好看过不少录像带电影。可她从来没有看过如此清晰的进口录像。纯英文版的,发音地道, 没有沙沙的噪音。画面清晰, 不用在闪光条出现的时候, 还要猜测电影真正播放的是什么。
她抓着录像带反复看,越看越喜欢, 声音都不由自主地高亢起来:“周老板, 这个磁带多少钱?”
周秋萍笑了笑, 不甚在意的模样:“你要看的话,我借你吧。”
王老师却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不行不行,我还是买吧。我听说这电影特别好, 看了才知道电影还能这么拍。我应该会不止看一遍,借还不知道借到什么时候呢。还是请你割爱卖给我吧。”
周秋萍为难道:“这个不便宜啊, 一盘10块钱。正宗的进口货, 我拿货也要找人的。”
十块钱的确挺贵的。她刚工作, 一个月不过五十二块钱的工资。
这相当于一个月薪五千二的老师花一千块钱买磁带, 听上去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但这时代的人却能坦然地接受,因为奢侈品的价格本来就包含溢价。眼下一盘纯正的进口英文电影磁带就是标准的奢侈品啊。
王老师痛快地掏了钱。
周秋萍也没矫情,直接收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