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明道:“矿难发生了,矿场损失惨重,或许是没有能力赔付遇难矿工家属,如果矿场不行了,那我们的官府呢?平时向这些工矿企业征税,如果他们没有能力赔偿矿工,我们的官府要承担起责任。从今以后,只要是矿难发生,赔偿金额绝对不能仅仅拿出三万钱了事,以朕看三千万钱,三亿钱都远远不够。人命大过天,虽然罚款不是唯一目的,但却是管理的有效手段。只有加重处罚力度,这样才能逼迫企业重视安全生产,重视矿工生命。”
“是。”王简振奋了下精神。大声应道。
王简是一个传统的官僚,传统的政客,他其实见不得冉明重商,他的主张却是对商人采取严厉的办法,根子不过是所谓商人重利轻义。只是冉明原来护着商人,所以他不敢蛮干,有了冉明的圣旨,王简绝对会让那些商人掉层皮。
五天后,最新一期的大魏帝国时报头版头条显然是冉明的实名章“官场中捂盖子的现象”冉明在中写道:“我们大魏有一些官员,这里出问题了,赶紧捂住这里,那里出问题了,赶紧找个东西遮住,千方百计的不让别人知道。等到实在捂不住了,出恶臭了。再想挽救,来不及了!那时候。老百姓早拿着刀子反了。
有人告诉朕,黄县那些官员不存在钱权交易的问题,他们是清白的,不是贪官污吏。可我告诉他。这样的官员,比贪官污吏更加可恨!不是你不收钱,就是清白的,一切损害老百姓利益的人,都不是好官的!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庸官,管一县就是害一县,管理一郡就是害一郡之民。如果管理一国,那就是害天下万民。”
冉明的章虽然浅白,却让天下读书人为之振奋,因为冉明容不下官场害群之马。冉明命内阁派出钦差专案组,赶赴黄县处理这次事故。同时冉明针对皇室持股以及管理问题做出了调整,冉明全面放弃企业管理权,并且把持股进行稀释,只保留较少的股份。而且对外任何人不得借助皇室进行招摇撞骗,否则将以严惩。对于取巧媚上的官员,给予三年不得升迁或免职的处分。
其实黄县事件,也是冉明针对内部的新一轮清洗,官场如果不能保持一股积极向上的气氛,很容易快速腐朽和堕落。这样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将是非常致命的。
这一轮清洗对魏国震动非常大,进入黄帝纪元四七九八年七月,冉明颁布圣旨,朝廷将举行两次大考。
第一场考试与九月正式举行,针对的是魏国所有士子,主考官则由谢安担任。
第二场考试则是针对现任官员,这次考试不考四书五经,而是只考各级官员的实务,实务考得好了,升调中枢为官,或迁为地方实缺,如果考试成绩勉强合格,则降级留用,不合格的则罢官。
第1049章 挑战者号的危机
对于这次考试,魏国上下无人不重视,毕竟这关系着他们的饭碗,除了内阁各相,各部尚书、侍郎免考之外,就连州刺史一级也要进行考试。这场突如其然的考试,让各级官员如丧考批,要知道魏国官员,其实相当一部分都是原秦、凉、晋、蜀留任的旧官,能不能考试通过,他们都没有底。一时间天下各郡县临时抱佛脚拿书本临阵磨枪的有之,走后门找门路的也有。
这次针对官员的考试,是冉明亲自制定的题目,主要是以实务为主,其中包括户籍、生育、教化、税收、商务、基建、司法七个大项三十六个小项,共五百道题,采取抽题的方式,抽出其中一百道题,每题一分,百分制,得多少分,达到十分水平一目了然。
黄帝纪元四七九明怪圈的轮回悲剧,他作为一个后世之人,内心里最终的愿望就是把皇帝作为一个国家的精神领袖,而真正的权利机构,维护着全国运作的核心将是内阁。
不过此时魏国的内阁却不是冉明理想中的内阁,此时内阁首相王简仍没有脱离传统官僚和政客的思维方式,所以他都是尽力的讨好冉明,只要是冉明愿意做的,他就一力促成。这样的内阁,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内阁。作为过渡,冉明打算将来的魏国内阁可以行使着国家权利,把整个国家整个华夏民族带向繁荣昌盛。
在冉明的最终设想中,内阁拥有全国权力,也需要受到制约,那就是通过上议院和下议院,上议院议员由爵位获得者和法官组成,有权否定下议院通过的法案。下议院则享有立法和监督内阁和各级官府、监督财政等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