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讨逆军、镇国军、陌刀军以及北府军的步步紧逼,孙泰心中担忧无比。其实他心底里也是知道要硬抗魏军是不太可能的,但是魏军开出来的条件实在让他难以接受。
四师将军各封将军封号,他们能接受,但是孙泰不成,因为魏国给孙泰的只是一个中条山道观观主之位。这和孙泰想要的继承葛洪为道教教主,护国天师,区别太大了。
近来葛洪身体不好,而葛洪的四大入室弟子,每一个人都只继承了葛洪的一个方面,而且没有威望服众,而自己则想成为下一任道教教主,魏国护国天师。要知道这个魏国护国天师葛洪的地位非常高,位比丞相,就连冉明见了葛洪也要恭恭敬敬的施礼,称“仙翁福安。”而且作为道教教主,管理着全国宗教事务,现在魏国道教发展成了七大块,其中一支就像后世的心理医生,专门为信徒解惑。在各大道观中,设立一个小暖阁,然后给信徒排忧解惑。这种道士虽然权力不大,但是收入却非常高。另外一支就像后世的基督教随军牧师,专门为阵亡将士主持亡祭。还有一支则是以外科医生为主。这两支道派都是享受国家正式公务员待遇的,每月都有俸禄可拿。像最高的随军医师,都享受副尉级待遇。这可是相当于汉代比两千石大官。
其次就是化学炼丹派和传统灵符派,这两派出才是真正的道士。但是不可否认,在魏国道教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光在册道士足足有三十多万人,其中医师最多,多达十余万人,其次是炼丹派,这一派也有至少七八万人。
现在一旦接受魏国的招降条件,孙泰还不如现在呢。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孙泰自然不愿意投降了。
其实冉明发展道教,可没有想在头上找个爹的心思,在罗马没有教皇加冕,皇帝都不具备法律效益,而且为了宗教进行了长达二百余年的宗教战争。冉明可不希望一支不可控制的宗教在自己手中诞生,更何况道教就是一个靠造反起家的宗教,为了自己,致国家和民族利益不顾。
后世全真教丘处机,这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汉奸,蒙古灭宋,在隐线战场上,他功不可没。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冉明根本不可能把野心家孙泰放在道教教主的位置上,这就是一个疯子,如果在他鼓动下选择造反,魏国乐子就大了。
其实道教,最初并不是一个宗教,而是一个学派,在诸子百家中,道家采纳了阴阳、儒、法、墨等学派的观点,形成了黄老思想学派,在历史上并且占据了一定地位,虽然道家不及儒家影响深远,事实上道家崇尚的无为而治,汉初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汉武帝之前。西汉采取黄老的无为而治,国富而强,为武帝两征漠北夯实了基础。
所谓的黄老无为而治,并非字面意思上的不作为。而是主张君主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公正无私,恭俭朴素,贵柔守雌,通过无为而达到有为。即使现在看,这样的学说思想,也是无可挑剔的。当然,这对保皇派来说,肯定是不可接受的。
可是后来道家却因汉武帝独尊儒术而慢慢淡出历史政治舞台,这让道家非常不满,从而诞生了一批造反为目的的宗教组织,如东汉末年的太平道,天师道等。在冉明和葛洪的整合下,道家这才形成了宗教,有了完善的宗派教义。当然在这个时候,冉明根本不可能让道教脱离掌握。虽然葛洪年老体弱,时日不多。历史上应该亡故,为了情节需要特意延长了时间。事实上道教虽然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而且在唐、宋、明大部分时期都得到了朝廷的支持,但是却没有形成世界性的宗教,其实和道教的理论派系庞杂是分不开的。比如葛洪,事实上他是道教中的玉清派,尊元始天尊,而上清派则尊灵宝天尊,至于太清派则尊道德天尊。冉明为了不分彼此,直接一气化三清,在神灵排位过程最高的昊天,然后就是三位尊。这个时候,冉明准备让上清派祖先杨羲成为葛洪的继任者。
这个杨羲,字羲和。少好学,工书画,自幼有通灵之鉴。及长,性渊懿沈厚。与许迈、许谧交往甚密。真诰、清微仙谱等称其为上清派创始人之一。永和五年349受授中黄制虎豹符;六年350又从魏夫人长子刘璞受灵宝五符经;兴宁二年364受上清真经,并托神仙口授,制作大量道经秘笈。杨羲在学和医学甚至化学方面的成就是远远比不上葛洪的,但是不可否认,在道教中他本身就拥有不俗的威望。至于孙泰,冉明压根就没有考虑过,如果是孙泰之师杜炅投降冉明的话,冉明还有可能考虑一下,只是非常可惜,杜炅不愿意降冉明,究其原因,还是自恃甚高。
第968章 战争之神闪亮登场
有些人却是这样,根本找不清自己的位置,把自己放得太高了。刘备三顾茅庐,那是因为刘备朝不保夕,无奈而为之。杜炅在冉明眼中看来,不过是一个神棍,区别就是名气稍大一点的神棍。和历史上的君主不一样,冉明是后世之人,对于什么神仙鬼怪之类的事物,根本就不相信。就连杜炅所表现出来的神绩,在冉明看来不过是大型舞台魔术,没有什么可取之处。至于孙泰,更不靠边了。
冉明需要的话,可以随手扶持任何一个阿猫阿狗为教主,只要这个教主听说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