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明非常不理解,这古代的工匠也太厉害了吧。这样也行?
就在冉明紧张施工时,冉智和裴弼等一行十人,化装成普通百姓,来到了沛郡的相县。相山与相县相距不远,也是魏国与晋国的事实上的边境线。冉智等人来到相县以后,冉智就想以小兵的身份参军。裴弼劝道:“殿下,若是以小卒之身,恐怕寸功难立。不过若是换一个身份进去,就不仅可以见到荀羡,还有可能趁其不备,擒下荀羡!”
冉智道:“先生有何高见?”
裴弼不答反问道:“殿下可知这荀羡为何会来相县征兵?”
冉智摇摇头。裴弼笑道“陛下建立魏国时,中原地区拥有大大小小的坞堡三百余座。这些坞堡多达数千,少者数百,他们为保存汉家血脉,结堡自护,与胡人血战,战斗经验异常丰富,若得到他们的支持,荀羡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一支强军!而相县东南三十里,就是大戴氏坞堡!”
历史上,魏国灭亡后,这些坞堡有的继续抗击胡人,有的投靠了晋国。哪怕就算在苻坚统一北方后,他仍拿这些坞堡没有办法。每一座坞堡事实上都是一座军镇,这些坞堡就是汉人用来自保的小型城池,各种防御设施非常完善。即使用大军强攻,也得不偿失。后来前秦丞相王猛采取利益分化和拉拢的策略,这才瓦解了一部分坞堡。后来谢氏掌握了晋国的兵权,谢玄创建北府军,就在徐州江淮之地,得到七大坞堡的支持,组建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北府军。
荀羡想快速组成一支强军,他把主意就打在了这些坞堡上。这坞堡流民帅其实也像民国初年那些打着革命的旗号地方军阀一样,他们眼中没有什么是非对错,只有利益。
冉智道:“先生的意思是让孤冒认一家流民帅?”
裴弼道:“陛下遇刺杀时,新汲今扶沟县流民帅姜氏坞堡流民帅姜无忌以及数个流民帅一样,响应张遇,反叛魏国。后来姜氏坞堡被董大将军率兵攻克。在姜氏坞堡被攻克后。姜无忌子侄四十余人皆被负隅顽抗,最终引火自焚。而姜无忌的少子姜为善年龄如殿下相仿,而姜为善平时极少出门,所识者甚少!”
冉智这时却懂了裴弼的意思。
要说苻坚都头疼的坞堡,董润怎么就轻易攻克了呢?主要还是因为汉人在城池攻防上有先天性的优势,更何况董润还拥有冉明剽窃而来的跨时代的襄阳砲。
而冉智则是打着姜无忌之少子姜为善的名号,带着裴弼等人来到相县。
对于晋朝廷而言。这些庶族大地主统领的流民宗部有很强的军事实力。不能不予以重视。却又不敢放心大胆地使用他们,王导执政时,为拉拢这些流民大宗部,按照流民帅原有的地位高低和兵力多寡,委之以太守、刺史、将军之号,划分大致的地盘,羁糜于长江之外。
其实,如果东晋在历史上真正接纳这些流民帅,利用他们,统一天下,收复河山也未必没有可能。冉闵号召流民帅,虽然被李农用计离间,可是他们却给羯族、匈奴沉重的打击,羯族、匈奴几乎灭族。而谢玄利用这些流民建立的北府军,以弱克强,大败百万氐秦军队。可见他们的战斗力之强。然而,东晋是士族门阀控制的朝廷,他们绝对不会允许这些出身卑贱的同殿为臣。
荀羡虽然想拉拢这些流民帅,可是他拿不出足够的利益。钱,流民帅们都缺,粮食因为魏国抵住鲜卑人南下的脚步,他们自力更生,存下了足够生活的粮食。而且此时,魏国大胜,灭掉了燕国,代国俯首称臣,只要不傻,谁得可以看出魏国军力比晋国强,投靠晋国,他们就是抵抗魏国的马前卒,非但享受不到荣华富贵,反而有可能落一个家破人亡。
荀羡的拉拢流民帅的计划就进入了僵局,荀羡冲心腹参军郑袭道:“世绩有何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