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闵也收到了晋朝正式的国书“北朝魏主,一代人杰,雄才伟略,崛起于乱世,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仅凭三千家兵,就颠覆了羯人的残暴统治,救万民于水火,乃真丈夫,大英雄矣!”
接下来就是让冉闵非常心动的马屁之词,晋朝不缺少文豪,这一封国书,扬扬洒洒写了近万言字,其中三分之二的篇幅都是赞扬冉闵的功绩。接着笔锋一转,提出了晋魏缔结兄弟之邦,晋为兄,魏为弟!为了表示两国缔结盟友的诚意,双方休兵罢战,互派质子。
虽然司马聃才十岁,冉闵要尊他为兄,这一点冉闵倒没有去计较,因为魏国立国时间太短,底蕴到底还是不足。
反正就是一个面子问题。冉闵要的只是一个合法性,其他的将不足为虑。
由于司马聃没有子,所以晋朝提议以琅邪王司马丕质子。
司马丕是晋成帝之子,是司马聃的堂兄。本来司马丕本应继晋成帝之位即位,但是由于权臣庾冰的意见而无法即位。现在晋朝把年仅十三岁的司马丕送到邺城为质子,恐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第221章 休戚与共
和司马丕同样命运的还有冉明,冉明因为战功被太子忌惮,所以在互相派遣质子方面,太子一党是极力促成此事。
还因为冉明由于提出了均田、削减士族家兵、佃户的政策,加上他又兴办私学,试图打破士族对人才的垄断。
这样以来,朝堂上除了太子一党外,士族出身的官员也极力赞成把冉明当成质子送到建康自生自灭!
冉明在朝堂上的实力,几乎是空白的,除了司空条攸反对以外,几乎近九成的官员赞成冉明为质!
这样以来,冉闵反而迟疑了!
冉明的功劳,在看到眼中。
若是没有冉明的力挽狂澜,当初,冉闵在廉台之战时,恐怕凶多吉少。魏国也不会出现如此强大的一面。
而且看到冉明居然如此识大体知趣,冉闵心中的愧疚感就更重了!
冉闵刚刚想到这里,场中比试的冉明和冉裕已经停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