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张大人看了一眼王嬷嬷,问道:“你识字?”
“禀大人,这簪花小楷老奴识的。”王嬷嬷回答,神色上有些哀伤,不由回忆起过去。
说起来王嬷嬷的娘家,曾经是秀才家,所以王嬷嬷小的时候家境还不错,也曾经读书识字,而且还学得不错。
可惜的是王嬷嬷长得不怎么出色,也就是路人甲的姿色。
至于王氏和自己姐姐完全相反,继承母亲的美貌,喜欢穿衣打扮,但却不怎么喜欢念书,斗大的字认识不了几个,一提念书头就痛。
搞得王秀才没辙,最后就放弃了教育这个女儿。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王秀才竟然在一场风寒后,就亡故了,只留下病弱的妻子和两个女儿。
偏偏王秀才的一场大病和丧礼已经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后来王嬷嬷自卖自身,拿到一笔银子,才算是救了急。
王嬷嬷额工钱大都用来养家,可是她们的娘亲还只是拖了几年,还不等王氏订亲就去了。
而王嬷嬷作为奴婢,自然也不能常常回去看妹妹,就把妹妹寄养在亲戚家。
结果王氏才十五岁就兴高采烈准备做人家小妾,让王嬷嬷差点差点气的小产,但最终还是依着自己妹妹,因为她已经管不住自己的妹妹。
大堂上额王嬷嬷心想:如果妹妹不去做什么小妾,那么她的生活就是另外一个样。
毕竟王嬷嬷原本是打算赎身出来,成良民的。
可是妹妹成了别人家的小妾,王嬷嬷不得不给妹妹找个后台,就没有赎身。
于是一步错,步步错。
算了,王嬷嬷最后怎么也没有想到,最后的事情到了这一步。
这时候张大人已经看完了内容,举着纸条问道:“那么王氏,你可知道这是谁写的?难道是她写的?”
说到后来,一指王氏,却发现王氏还是一脸的迷茫,到现在还没有醒过神来。
“不不不!”王嬷嬷连忙否认道。
事实上,她妹王氏这些年不读书,应该连以前认识的字,都忘记了。
“大人,老奴的妹妹不识字,这是陈家主母的字。”王嬷嬷赶紧道。
这时候王嬷嬷醒过神来,其实她妹就不知道怎么一回事,曾经的蠢,现在却成了妹妹的救命稻草。
这一刻王嬷嬷心潮起伏,想哭又想笑。
但因为是在公堂之上,所以王嬷嬷有些哽咽地说:“大人,我妹妹其实就是一个性子很单纯的人,根本就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
这时候,一旁的大臣们也都看见了王氏,这人到现在还没有缓过神来,一看就很呆,应该是被人利用。
有人在心里吐槽着:什么叫性子很单纯?明明是啥都不明白,一个蠢蛋。
“那么,你怎么知道这是陈家夫人的字?”张大人问道。
说实话,张大人觉得很奇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