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种人家,就没有想过他们娶来的媳妇也是别人的女儿?一个知书达理的母亲教育出的孩子,和目不识丁的母亲教育出的孩子,能是一样的吗?”余颖说到这里,看着大家。
其实余颖之所以不说什么男女同等,就是因为在这个环境说出来,根本就是不现实的,而且男女平等,有时候更多是一种理想,男和女之间是有差别的。
“这的确是不一样。”崔先生还是站起来支持道,因为他除了儿子外,也生了一个女儿,其实他娶的妻子,原本并不识字,还是在扫盲中,开始认识字,然后在崔先生的支持下,开始读书。
就这样坚持了几年,他的妻子已经完全变成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女人,所以有时候甚至可是帮上自己,崔先生深深体会到了一点,这女人中的聪明人,也不少。
其实崔先生想过了,自家城主早晚要走上这一条路,以后没准会用不少女官,要知道女皇和男性臣子多在一起,容易惹麻烦,所以有可能用女官,所以自家女儿要好好培养,可以成为女皇的官员。
这一次余颖谈到教育的问题后,崔先生自然是赶紧拥护。
对于崔先生想着培养女儿成为女官的这种想法,余颖倒是没有多想,其实人的天性,都是想着往上走,谁不想自己过得好?这一点是毋庸置疑。
就是余颖也有这种想法,不然余颖也不会兴起女主天下的念头。
其实也许余颖就是不女主天下,只是当个实权公主,也会在活着的时候,活的是风风光光。这一点,在余颖掌握住更多的地方之后,才拥有的底气。
但是余颖不单单是要为自己考虑,因为她已经势大过任何一位王爷。如果余颖有一天死了的话,那么她手下的那些人,以及开始的一切,都会遭到皇帝的清算。
一起生活了多年,奋斗了那么多年,余颖自然不愿意事情走到那一步。
有了崔先生的抢先拥护,余颖这一次的话,终于被很多人听说过。
经过这一次教训,女孩接受教育的机会,大大增加。其实余颖这样做,就是在渐渐开始提高女性的地位。只是这个变化是慢慢的,很多人都不知道,可以算是温水煮青蛙。
但是变化总是会生,这样就可以积少成多,总有一天会变的更好。
等到余颖掌控住漠北,成为漠北无名的王,花了近二十年的光景。
而硕哥儿已经长到十岁的时候,京城传来消息,皇帝已经病重,招各地的藩王进京,包括余颖这位大名鼎鼎的实权公主。
其实这段时间,京城里已经折损了不少官员,毕竟诸位王爷之间的争斗,已经到了刀光剑影的阶段。
每一次接到这个消息,硕哥儿的外祖父母都暗自庆幸,他们都跟着自己外孙离开京城,来到了晋城,要是留在京城的话,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成了炮灰。
就是那位云郡王的儿女,留在京城的,就没有什么好下场,大都出生之后没有多久就夭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