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页

盛唐血刃 tx程志 1885 字 2022-11-11

以朔州为例,朔州在刘武周治下,明面三县一州,共有户三千九百七十余户,口一万六千四百余人,而在隋朝开皇十八年的时候,马邑郡则拥有户八千三百六十五户,口五万九千一百三十七人。

事实上,除了逃税隐匿的人口。遭受的兵祸也是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突厥人把朔州当成自家的菜园子,想什么时候采摘就什么时候采摘,所以百姓为了生计,不得不抛弃官置的官田,躲入深山老林。

陈应想想也是了然,历史上从五胡乱华,到蒙古灭宋以及满清入关,每一次神州陆沉,都伴随着血腥的屠戮。华夏民族一直存续,其实主要还是依靠隐匿的人口,繁育后代。当突厥人朔州大地上肆虐的时候,

他们都躲进了深山老林,看到唐军恢复了朔州,这才怯怯出现。事实上,哪怕赵伯英不说,陈应也可以猜测得到,他们出现的这七万余人口,并不是隐匿人口的全部,很可能还有大量人口躲了起来。

华夏的百姓,其实就是多能工。拿起锄头就是篷,可以种田,拿起兵刃,就会打仗,拿起工具,就是工匠。不用陈应命令,这朽壮自发的开始利用木材,打造攻城器械。有的人在打造简易的攻城云梯,填壕、冲锋的鹅车、撞击城门的冲车,压制城墙弓弩手的巢车,以及攻城重型武器投石机,也开始在雁门关城墙下一一组装,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绪械越来越多。

早在战国时期,越国就已经使用了可以把十二斤重的石头抛掷到二百步远钓原始“炮兵”兵器。后来,曹操也使用过发石机,在“官渡之战”中用来打击袁绍营垒的“霹雳车”,就是发射时有巨大声响的发石机。投石机就是用人力在远离投石器的地方一齐牵拉连在横杆上的梢(炮梢,架在木架上,一头用绳索栓住容纳石弹的皮套,另一头系以许多条绳索,方便人力拉拽)将石弹抛出,分单梢和多梢。最多的有十三梢,最多需五百人施放。

此时,朔州子弟打造的投石机,属于五梢投石机,这种投石机需要两个人固稍,四五十人拽扯,可以把五十余斤重的石弹抛到五十步之外,或者是把十二斤重的石弹抛出一百二十余步之外。这样的投石机,其实威力并不大。

哪怕陈应不是专门抗军史研究的,但是他却知道这些投石机的原理和制造方法,太过落后,扯拽式投石机,功效转化率实在太低了。如果使用配重式投石机,即使不能砸破雁门关中,至少可以加重刘武周军队的伤亡。

投石机既是一种威力非常大的武器,然而威慑意义却大于实际意义。蒙古灭宋战争中,蒙古大军进入襄阳,采取了回回炮,事实上襄阳城破,却不是回回炮的功劳,而是南宋守将吕文焕晚节不保降元,这才致使襄阳陷落。同样采取回回炮攻城的合州钓鱼城却苦守三十多年,直到涯山之败,南宋灭亡,钓鱼城守将王立在接到元军保证不屠城的情况下,率领钓鱼城军民投降元军。

想到这里,陈应上前道:“投石机,可不是你们这样做滴!”

第五十二章可怜天下父母心

尽管不认识陈应,葛通却认识自家的族老赵伯英。看着赵伯英跟在陈应身后,错下半肩的位置,很显然陈应的身份比赵伯英高。在葛通的眼中,自家族老赵伯英已经是了不得的大人物。赵伯英年轻的时候曾担任善阳县丞。能让赵伯英卑躬屈膝的人物,至少不是他可以得罪的。

葛通是世代匠户,手底下的技术也不错。当然他的脾气也不好,如果陈应说的那一句话,换成他的一般人说,葛通肯定会让他有多远滚多远。不过,既然看出陈应的身份不俗,硬怼陈应,那肯定是纯粹跟自己过不去。

葛通朝着陈应施礼,轻声问道:“不知贵人要打造什么炮?不是小老儿吹,我葛通世代为匠,从单梢炮,到最大十三梢炮都会做。”

从西周时期,中国发明投石机以来,是用人力在远离投石器的地方一齐牵拉连在横杆上的梢(炮梢)。这种情况两千多年,都没有改变。直到蒙古入侵大宋,第一次将配重式投石机带到襄阳,中国古代传统的投石机这才缓缓退出历史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