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谷场已经挤满了人,村民们都自觉的排着队,等着县城来的官兵过称。这些官兵,还另有一项任务,就是买粮。一些日子不好过的村人,可以现在就把大米卖掉,卖的钱买粗粮吃,又便宜还能撑到明年,手中也有些余钱。
去镇上卖,只能卖六文钱一斤,而官兵收七文钱一斤,比镇上好多了,所以村民更愿意把粮食卖给官兵。
余老头一家子已经在家里面忙活开了,忙着做恭桶。这天朦朦亮的时候,余老头和大儿子已经去里正家里把赋税的钱给交了,一共交了二两并一百文,今年税收是每户人家300斤大米,交钱的按一斤七文钱算。
余铁头家的何翠花特意来到余老头家,“阿妹,阿妹”
“诶,是翠花呀,这么早怎么来我家啦?是有什么事呀?”
“阿妹,你们去交赋税吗?我们一起呀。不过,我们是交银子,但我可以帮你们一起挑粮食,因为我没什么东西需要拿。”何翠花摊摊手,自得的说道。
余何氏一看何翠花这德行就知道她是来炫耀的,看来之前在驴车上说,自家卖恭桶的钱还不够小伟去考秀才用的,这话只怕村里全部的人都已经知道了,所以今个来看笑话啦。
第三十四章 新样式
“哈哈,我们当家的一大早就已经挑去交了。翠花就是麻烦你还特意来我们家要帮忙呢。”
何翠花一看,老余家的院子里,都是木头,就说道:“阿妹呀,你说你当家的和儿子们这么辛苦的干活,做恭桶,这交赋税怎么还用粮食呢?交钱就好啦。这些粮食还能留着给家里人吃,多好呀。”
余何氏一张脸已经笑僵了,“翠花,真是感谢你为我们着想,不过我们当家的不像你们当家的那么会赚钱,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哎哟,我们当家的也就一年10两银子而已,也不算多,也就比你们多吃几回肉,每天多吃一顿饭而已,没什么的。阿妹,那我就先去交钱啦。”
何翠花走远后,余何氏就呸了一声,“什么玩意儿?这炫富都炫到人家家门口来了,这脸可真大,也不知道以后能不能端住她那张脸面。老二媳妇,跟我去拿白面,我们中午吃葱花饼,看不香死别人。”
余青梅听到这,内心觉得有点好笑,古往今来这女人的攀比心是永远不会变的,不过中午能吃葱花饼,还真是不错。看来,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呀。
余青梅笑着一颠一颠儿跑回书房里去了,“涂涂啊,你们好好念书,中午你们嬷嬷说吃葱花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