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后面,视角突然变化了,变成了徐属生的儿子徐晓飞。
同样的大量心理描写,一直到徐晓飞自杀。
等到徐晓飞死后,视角就转移到了徐晓飞的母亲吕英梅那里。
如果这个小说中哪部分最具有意识流特点那就是最后吕英梅的视角了,在吕英梅的视角中,后期已经没有时间和故事线的概念,完全随着她自己的意识流动。
其实都不能说是流动了,应该说是跳动。
吕英梅的意识在后期出现了一种割裂感以及混乱感,就像电影镜头一样,一会儿拉得很远,一会拉得很近。一会静止不动,一会儿左右摇晃。
如果不是前面两个视角铺垫了不少,张重怀疑最后吕英梅的视角一般人看不下去。
张重为了找到吕英梅的那种混乱感,尝试模仿精神分裂者的那种状态,但是最后精神分裂者的状态没找到,却在极度困倦的时候吧吕英梅的部分给完成了。
他在迷迷糊糊的情况下完成了这个部分,本以为写得不行,不过效果却出乎意料的好,他竟然在自己迷糊间写出来的东西中感受到了混乱和割裂。
这部小说张重纯粹是用纸笔写的,大概写了八万字,花了他两个多星期的时间。
第1018章 我过关啦
两个多星期写完一部八万字的小说,这个速度张重自己都挺惊讶的。
算起来平均每天他要写大概五千字左右,而且这八万字都是张重用笔在纸上写出来的。
不过他每天花在这部小说上的时间也挺长的,虽然没有仔细算过,不过平均下来每天六七个小时肯定是有的了。
有时候时间比较长的,一天他能在书房里面埋头写十几个小时。
他越来越理解不了海明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