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页

看到抽到的书,张重的心情很复杂,《变形记》很好,非常好,好得不得了,但不是他想要的。

他原想着趁热打铁,看能不能把三体后面两部抽到,但是结果让他很失望。

最关键的是,《变形记》这篇小说他费费脑子自己也能写出来,毕竟篇幅就那么点长。

“罢了,得之我幸。”

张重摇了摇头,既然趁热打不了铁,他也就没有继续再抽了。

不过他现在纠结的是,到底要不要把《三体》发出去。

不发出去吧,又不太甘心,但是发出去,以后要是抽不到后面两部,这么大坑,他感觉自己填不了。

想来想去,他决定还是把这两本书抄下来,等到以后再做打算。

之所以刚才抽到《三体》的时候他非常高兴,是因为这本书对中国的科幻读者们来说意义非凡。

这是中国第一次获得雨果奖的作品,也打开了中国跟世界的科幻小说通道,在中国,只要是喜欢看科幻小说的读者,就没有不知道这本小说的。

而在张重心里,这本小说绝对能够比肩那些在世界闻名的经典科幻小说。

有些人说《三体》之所以能够获得雨果奖,完全是因为写了特殊时期的事情,这完全是放屁。

张重觉得,如果刘慈欣不是个中国人,恐怕近代世界上的科幻小说大奖都能给他包圆了。

跟刘慈欣年纪相仿的科幻小说作家,还真的没有几个能跟他对打的。

刘慈欣的作品风格向来恢宏大气,《三体》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的作品中的恢宏不仅仅是场面的恢宏,还有意境的恢宏。

有人说,刘慈欣的小说中展示了很多宇宙的科学之美,这种美学虽然基于科学,却也具有中国文化所追求的意境感,而且无论想象力如何恢宏,都可以落地与现实相结合,展现一种壮观的诡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