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页

预测氦闪的理论模型到底有多可信?

假如可能性只有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在这种可能性之下,人类是应该守着另外的可能性延续着以前的生活,还是不顾一切地逃离危机?

这个问题,张重也回答不上来,生存高于一切只是一句话,但是所涉及的问题实在太多。

而且这是几十亿人的地球,并不是他一个人能够说了算。

收回思绪,张重看着刚刚敲完的《流浪地球》。

现在他可没有心思去考虑刘慈欣留下来的生存思考,他现在要做的是把这本书的地球改成“海球”,因为他现在所在的这个世界是被叫海星,也被称作海球。

作为一个在地球上生活了四十年的人,张重看到流浪海球会感觉有些奇怪,不过反过来,如果海星的人看到地球恐怕会更加奇怪。

地球是个什么玩意?

花了点时间,张重把《流浪地球》成功地改成了《流浪海球》。

随后他没有停下工作,而是又开始了润色工作,大刘的文笔算不上好,张重也没想过大改,只是将里面有些东西稍微改一下。

除了文字之外,他还把中间关于氦闪的情节稍微修饰了一下,因为张重里面关于氦闪的理论提出有些草率,毕竟大部分的科学预测研究,往往像气候变化那样不确定性非常大。

当然张重也不可能把“氦闪”实锤,他只是想要把这次理论做得更加符合科学研究。

做完一切,已经是半天的时间过去。

张重揉了揉脖颈,走出书房,却见到芃芃正拿着针线在捣鼓着。

他吓了一跳,连忙跑过去,一把拿过芃芃手里的针,心有余悸道,“你这针线从哪儿拿的?”

芃芃也被爸爸的动作吓了一跳,缩着脖子说道,“我从奶奶的那个盒子里面拿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