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页

书里面的结尾,应该是那封自白信。

作为小说,那封自白信当然让人有种别具匠心的感觉的,但是对于电影来说,这样的表现手法却不太好用。

张重看向文锦江,大导演两只手架在一起,很显然他对故事的结尾怎么安排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

“文导有什么想法?”张重反问道。

文锦江看着张重,玩味地笑了笑,他没想到张重看着人畜无害,说话倒是点滴不漏。

“我是从一个电影人的角度出发的,书中的结尾一开始是警察上了印第安岛,做出了一段推理,这段推理大概是把所有的问题都抛了出来,然后用一封自白信把这些问题再一一解答。但是电影中明显不能这样做,我觉得可以把这两样东西都省略掉,直接把法官自杀的画面拍出来。”

张重暗叹一声,看来电影人的角度都差不多。

第0093章 你去学个编剧吧

张重对于电影人的那套思想并不太了解,他只是个普通的观众,不过他还是扬长避短地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我在电影这一块完全是个门外汉,如果文导想要从我这里获得一些关于小说改编电影的奇思妙想,我想你大概要失望了。”

张重笑了笑,身体微微往后靠,继续说道,“不过文导既然大老远过来,我也不能让你白跑一趟,我且说说我的一点拙见。《十个印第安小男孩》本身并不是一本纯粹的推理小说,这一点,想必不用我赘述,各位都能看清楚。既然不是一本纯粹的推理小说,那么这本书就应该有其他的侧重点。”

他注意了一下文锦江他们的眼神,见他们在专心聆听,便接着说道,“为了让人能够有一种置身在情景之中的真实感,我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特别是在众人面对死亡的时候。事实证明,我恰恰成功了,明知道凶手就在身边,会挨个杀死他们,却还是宿命般地一步一步走向生命的重点,这种钝刀子割肉一样的无力感,是吸引读者的一个要点。虽然电影不同于小说,但是我想艺术大概相通,如果电影能够做到这些,绝对也会获得成功。”

“在故事的前面,突然听到自己过去犯下罪行的录音是,每个人的反应都清清楚楚……”

张重侃侃而谈,将整本书所有人的心里脉络都细细地捋了一遍,他占了重生的便宜,这本书在地球上已经出版了几十个年头,早就被研究透了,他只不过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已。

文锦江看着给他们剖析人物心理的张重,不禁感叹,果然只有作者最了解自己的作品。

他在看这本书的时候,自然是能够看到心理描写的重要性,但是读者跟作者中间总是隔着一层朦胧的纱帐,看得过去,却看不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