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1页

路上颂兴学和楚柯倒是聊的很欢快,虽然聊得开心,但内容却不乐观。

上次在客栈,丁小乙一首诗词艳惊天下。

如今在中原已然名声大造,盗家之名,如今风靡七国。

各家巨子对此态度不一。

如主流派,道家、儒家、法家、墨家等等主流学派,对丁小乙的说法表面上认同,但等他们发文之时,味道就变了。

一面称赞丁小乙的诗词,一面借着他的诗词,大大主张自家的理念。

如儒家巨子,就在他们出关前,在稷下学宫发表了一篇文章。

标题是以,【圣心则民心,君如父,臣如母,百姓当如子】的言论,一时掀起巨大的声浪。

非但振作了儒家学子的信心,更是引得各国君王的赞赏和深思。

张谷坐在车斗里,听闻楚柯背诵了整篇文章后不仅一阵哑然失笑。

要不然怎么说儒家巨子牛伯夷呢。

论借题发挥的本事,没人比儒家的笔杆子更硬。

即便这篇文章,通体下来,并没有任何提及丁小乙诗词的话,更没有直接驳斥他。

但里面阐述的理论,则一下将丁小乙诗词中,那句兴亡百姓苦的凄凉给冲淡了下去。

用大白话解释,就是,你说百姓苦,我说百姓就是君臣的孩子,当孩子的哪有在父母面前称苦的道理?

反之,当父母的怎么能不知道自己孩子日子过得不好,父母也在尽全力的维护着自家的孩子,只是孩子未必知道而已。

但如果你以为他是在迎合君王,那你就错了,文章巧妙之处,把圣人和民众联系在一起,圣心就是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