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1页

“对了,这个奖,叫什么名字?”

“可能叫北极星奖。”

高小方很有些惊讶地看着苏远山:“为什么不叫苏远山奖?”

苏远山哈哈一笑:“又不是我一个人出钱,一年发几千万出去,就算我想出钱也撑不住啊。”

这下所有人都惊住了:“一年几千万?”

“差不多吧,毕竟……名气和影响力做不到诺奖那么大,就只能先把奖金抬上去了。”

苏远山一边笑着,一边给众人简单说了一下筹备工作。

钱,肯定不是他个人出,甚至也不是远芯单独出,而是由他个人,远芯以及远芯旗下相关企业,还包括星海那边共同出一些钱,凑成一个北极星奖基金会。然后奖项在对标诺奖的同时也略有调整,设置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这六个奖项。

基本上,前面三个都偏向于传统理论科学,后面三个则偏向于实际运用,特别是单独把电子工程拿出来独立设奖,算是带有明显的半导体行业奖励的倾向了……

六个奖项,按照奖金目前比诺奖稍高一点的水准,那每个奖就起码要700万人民币。再算上发奖典礼的一系列预算,每年起码要拿出五千万人民币才能摆平光是针对发奖日的消耗——这还没谈奖金委员会的耗损。

但好在远芯不缺基金管理专家,就目前的意见,大家一致认同把基金委托给星海基金进行管理——十亿人民币的初始基金,每年只需要完成百分之五的资产增值就能保证顺利发出奖来。

“至于说提名权,第一届的话,委员会还是会征求世界范围内知名学者的意见,而后获奖者天然获得提名权,算是像诺奖看齐了。毕竟人家搞了上百年,专业太多了。”

听完苏远山的介绍后,大家当然……也就只能听听。

他们在座的,在国内算是翘楚了。但苏远山说的是要放在全球领域……

那大家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倒是魏思河教授听到最后那个获奖者有天然提名权的时候,他眨了眨眼,冲苏远山暧昧的一笑:“苏教授,那你今年提的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