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便又是一阵大笑,然后纷纷落座。
今天,自然是鸿芯宣布新一代光刻机研制成功的日子。在场的除了郑振川等鸿芯的高管之外,也有代表首都精密仪器的曲慧,还有代表了志远eda的沈浩然等人。
沈浩然博士师从李高亮教授,早在远芯第一次协助成光所的时候便是电科当时的小组负责人。后来他博士毕业,自然也就顺理成章地加入了远芯,负责机械cad部门。
这次鸿芯的光刻机能够成功,少不了他的鼎力协助。
至于苏远山为什么要说代表全国半导体行业来感谢曲慧……
自然是因为,这次鸿芯的krf光刻机,最核心的功能,或者说竞争力便是双工件台了——而且经过不断的调试,双工件台光刻机相比同类产品,在当前制程的效率上足足有了接近50的提升!
当然了,这仅仅只是光刻机效率的提升,真正要实现产能的提升,还需要对所有的工序和流程都要进行相应的提速。
而这也意味着,这个先进的工序流程,将会第一时间诞生在国内。
虽然现在它只用在krf上,制程节点也只能到018微米,但苏远山完全相信,就凭借着018微米的制程,也足以让国内半导体企业把所有靠产量来争夺市场的国外同行们打趴下。
譬如闪存颗粒,譬如内存颗粒,譬如单片机芯片。
“上面的要求出来没?”苏远山收起兴奋,先看了一眼曲慧,又望向郑振川。
“才上报,都还没验收——你比部里领导都还要早一步知道呢。”郑振川冲着苏远山大笑。
他的头发几乎白了一半,但整个人精神气极旺,看起来就像一个……要是把头发留起来,当场就能成仙的那种老爷子。
“那也应该的。”曲慧一向维护苏远山,当即道:“六年前,远芯就一直在支持成光所了……那时候部里支持了啥?别说部里,就是中科院都……”
“咳……慧姐,当时国家没钱,中科院也没钱。”苏远山笑着打岔了曲慧的吐槽:“咱们当时一年的科研投入都超过整个中科院的了……不然怎么会叫咱们是小中科院呢。”
郑振川看着两人,心中也是一阵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