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苏远山马上便清醒过来:“别拿空头支票来忽悠我,先说清楚,什么时候可以可以出厂。”
“最多半年。”
听到这个半年,苏远山又默默地算了一下自家光源的时间,这才慢慢平静下来,笑着骂了一句:“nnd,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
“是啊……但这样好歹能把咱们的光刻机与尼康佳能的距离缩到只有一代了,对吧?”
“嗯,这倒是。”
苏远山含笑望着郑振川,突然越看越觉得这老头有点像“买办”了。
很显然,在这个时候,蔡司和cyr突然对国产光刻机放行,除了有霓国同行的竞争之外,还有就是有把国内的光源和镜头技术“扼杀”在摇篮的想法。
要知道,他们给的光源和镜头,可不是最先进的……
cyr都已经搞出193的arf了,正在想搞euv或者f2呢。
“不过郑叔,我们已经预定了尼康最先进的duv光刻机,他们的节点可是能够到65纳米。”苏远山一耸肩,呵呵笑道:“差不多半年。”
“……”郑振川便带着一脸哀怨地看着苏远山:“当初你说好要支持的呢?”
“我当然一直都是支持的,但这事儿我做不了主啊郑叔。你不应该找我,而是应该去找德远的张博士。”
说着苏远山便疑惑起来:“不对,郑叔……无锡那么多晶圆厂,为什么你不去找他们?”
远芯在光刻机,晶圆厂的战略方向一直很明确,就是以保持制程和工艺的领先——换言之就是设备上不能落后。
光刻机自然要支持,甚至还要大力支持。但钱可以出,在有选择的情况下,买一堆落后的产品,这事儿却是不能干的。
国家也认同远芯的发展,因此从来把希望寄托在远芯身上,继而让华晶,华鑫,首晶等新老国有控股的晶圆厂大力采购国产光刻机,用以扶持。
所以郑振川找苏远山,是没找对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