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后。
当新一期的nature出来后,一条“卧槽!山总发了一篇神文在nature上!”的帖子瞬间引爆了整个论坛。
作为最“国际化”的企业,远芯是最重视在国际上发各种期刊的。非但订阅了大量的期刊,而且还有各种不同的渠道获得最新的期刊内容和消息。
于是,苏远山那篇“神文”便曝光了出来。
一作是他,通讯作者也是他。
意思就是,他是独立以一己之力发现了一种被他命名为“石墨烯”的二维材料。
……
苏远山办公室内,席小丁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
“你是怎么发现的?真的没有任何人帮忙?”
席小丁一屁股坐在苏远山的办公桌上,盯着苏远山,满脸的不可思议。
作为一名老资格的海龟,他太清楚不过在nature上刊发论文的难度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好转,也随着学者们的呼吁,最近两年已经有不少海外学者回到国内。而且就算不打算永久返回,也保持着一个很高频率的交流。
因此国内也开始正式在世界性的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的重要性来。
甚至可以说,只要能在诸如nature或者science这种顶刊上发一篇一作论文,立马就能给正教授。如果贡献突出,本身又有资历,那绝对是院士的晋升资本。
就譬如苏星河教授,能够成为“最年轻”的院士,除了他本身对国内半导体、单片机领域的贡献之外,很大程度上也有那篇顶刊的关系。
但苏星河教授那篇顶刊,可是有多个通讯作者,还有一作二作三作——明眼人一眼都能看出来,那是有团队贡献的!
苏远山倒好,他这个非但一作二作全是他,就连通讯作者都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