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页

在这种情况下,领导这种四十年前的t大高材生,长期在一线工作,曾改良过技术工艺,还写过技术书籍的领导,怎么可能会相信无锡而不相信自己脚下的这一亩三分地?

“是的,我也相信沪市!”苏远山说得很诚恳:“在我看来,沪市唯一的麻烦就是,面积有点小,土地太值钱。毕竟它的定位就是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就算再想搞工业化……也不可能让它成为一座纯粹的工业城市。”

“是啊。”领导便轻轻地叹了口气,很有些惋惜:“所以,与其胡乱忙碌地引进晶圆厂,不如提高现有晶圆厂的规模和竞争力,并以此为契机,形成半导体设计、制造产业集群。”

“嗯!”苏远山点头,舔了舔嘴唇,望着领导目光灼灼,他突然笑道:“所以,远芯接下来便是抓住时机,派人在霓国蹲点,抢着尼康和佳能下线的光刻机,以增资的方式让德仪的05微米技术落地。”

“大概明年,国际上主流的制程技术便能突破035微米。而我们拿到05微米……就意味着有了一个快速的跳板!”

领导缓缓呼了口气,继续问道:“华晶那边自研05怎么样了?”

“他们够呛……华晶的定位是产能性企业,和我们不一样。”苏远山呵呵一笑:“我们是研发型企业。砸锅卖铁,每年几亿美元的研发成本投进去,华晶没办法和我们比的。”

领导吃了一惊:“那钱够吗?”

“……现在是够的,如果真到了不够的时候,还要求您这个财神爷帮忙。”

领导便笑了:“我可不是财神爷,不过远芯如果真的把钱都花在引进设备,科研投入上,财神爷也肯定很乐意帮忙的。”

第217章 载誉而归

当晚,苏远山陪着微醺的父亲和张汝金一道回到酒店。

坐在咖啡厅里,三个人继续就国内半导体行业的发展聊了下去。只不过相比在大会上的“口号”和预测,晚上这种类似于工作会议的闲聊要务实许多。主要针对国内未来几年内的半导体发展进行了讨论。

“现在国外按照产业的发展规模和趋势,已经对半导体这个行业进行了相对明确的划分。”张汝金和苏星河教授一样喜欢喝茶,他端起龙井抿了一口,如数家珍一般道:“从应用上来说,半导体形成了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分立器件和传感器这四大领域划分。”

“其他三个我们先不谈,就说集成电路这一块。”张汝金说着便望向苏远山。

苏远山笑了一下,轻声接过话题:“虽然西边和我们的划分有点不一致,但大体上还是一致的,四大类。微处理器,逻辑ic,存储器,模拟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