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幸运的是,时蔓在女生宿舍楼分了个单人间,可以放下她让凌振跋山涉水扛过来的各种行李。
而凌振,则拎着他的简单行军包去了男生宿舍楼。
文工团只有时蔓一个来进修钢琴,但军事课却是给五湖四海的团长们开了一个专门的短期学习班,所以凌振住的是六人寝。
他反正没关系,风餐露宿过那么久的人,只要有片瓦遮风挡雨,有张床睡,就已经很好了。
正式的课程要到明天才会开始,今天还有小半天的时间。
时蔓迫不及待叫上凌振,陪她去派出所问妹妹的事情。
……
因为不熟路,时蔓生怕赶过去的时候,派出所已经下班。
幸好凌振的方向辨别能力很强,加上她一路问人,总算找到了父母留给她的那个派出所地址。
“警察同志,你好,我是时葵的姐姐,听说你们这边有时葵被拐卖的线索?”时蔓一进门,看到第一个穿着警服的同志就直接问。
那位警察摇摇头,指向里面,“我不负责这个,你进去问吧。”
“谢谢您。”时蔓还是道谢,然后急匆匆往里走。
里头的警察已经听到了时蔓的话,他放下正在看报纸的老花镜,打量着时蔓道:“时小姐,是你吧?”
“是我。”时蔓点头道,“我父母说,收到了你们这边派出所的消息,说见到过我妹妹在附近出现过?”
那警察从抽屉里拿出一张画像给时蔓看,“我们拿着这个问了许多周边的人,公交车上的售票员说见过她。”
妹妹只有几年前去边疆之前在京北城照相馆的照片,早就已经变了个样儿。
但边疆条件艰苦,没机会拍照,所以只能由时父手绘出来的画像进行辨别。
只是时父画出来的人像就像他写的文章一样,笔绘过于写意,讲究传神,所以是在抓住妹妹的特征和神态画像,具体的脸看上去,却很难辨别五官。
警察同志明显也拿着这张画像很为难,但上面交代下来的任务,他不得不好好完成。
也幸好有了收获,虽然他不知道那个售票员是怎么从这张画像里看出人家小女孩的,但这种事必须认真。
他负责地标出几个地点,“售票员就记得在车上见过那人,具体哪儿下车却不记得了。我们根据公交车行驶的路线摸排了一下,人贩子带着你妹妹最有可能是去了上沪市郊区外的这些村庄。”
时
蔓一看,那售货员居然不是在胡说,她知道妹妹的确在其中。
这下好了,她也不用再绞尽脑汁假装找到线索,再一步步找过去了。
直接去就成。
只可惜现在已经快天黑了,公交车快要停运,而且她们虽然只是进修的学生,每天进出校门的时间也有规定,晚上还得查寝。
想去那些村庄,至少得花上一整天的时间,来不及了。
时蔓只好暂时作罢,谢过警察后,就打算回上沪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