拎起一个纸箱子摆着的厨具六件套看看,斩骨刀还能用,切菜刀就很薄了,柄也不牢固,摊主是其他基地的,滔滔不绝“砍红眼病一下一个!”
真那么好用,才不会摆出来卖呢!雷珊放回原处。
第二个摊位摆着全新苹果手机和iad,纸条写着:换电池、手电、打火机、多功能刀具
每天靠着太阳能充电器给手机笔电续命的雷珊认为摊主没希望了。
第三个摊位最离谱,数套大部头科研著作,也要换武器之类。摊主文绉绉,满脸无奈,嘟囔着逃出城时什么都舍不得,后备箱满满都是书。
文化人呐,雷珊很佩服他。
转了一圈毫无收获,她回到自家摊位。食物舍不得拿出来,餐具之类没换出去,依然摆在纸箱上。不过黎昊晨心情很好,正和一个陌生女人聊得投机。
说是交易会,各大基地幸存者不断增长,物资紧缺,收都来不及,哪有往外卖的?更多的是碰个头,互通消息,争取合作,吸收些新人也是不错的。
喏,雷珊发现加油站四角贴着不少招募公告,有自家清宁别墅,也有西南锅炉厂的,还有东北考拉公司的,居然还有从襄城北边绕过来的,听说驻扎地是所小学。
这么多队伍七年之前,是谁最后统一合并,成立本地最大的鄂宁基地?雷珊目光从诸位首领之间掠过:
人数最多的缘故,附近居民田肖旭正式成为清宁基地首领,正和一位四十来岁的光头大汉说着什么。后者基地位于襄城北边,特意远道而来,和大家认识认识。
贺志骁是第二次见了,就像雷珊凭地图猜测的,他带领一群幸存者占据废旧锅炉厂,手下数百号人。
至于考拉公司领袖,更像一位木讷固执的程序员,事实也是如此:大名鼎鼎的互联网公司在襄城郊区设立科研园区,灾难爆发之后,一小半员工活了下来,园区就此成了基地。
“黎日日,你猜~要去哪里狩猎?”她展开地图,引来不少羡慕目光。自从灾难爆发,网络断了,习惯手机地图的幸存者无所适从,纸质地图成了最稀缺物资之一。十天前交易会,有人希望用警用刀具换取她手里的襄城详细地图,被拒绝后,立刻以一节电池为代价,用纸照着描了一幅。
黎昊晨随口答:“就那几个地方呗,总不能回襄城。你们锅炉厂怎么样?好混么?不行来我们村儿吧;现在还有位置,年底就不好说了。”后面那句,是对陌生女人说的。
就像贺志骁的锅炉厂被简称“厂里”,清宁度假村代号是“村里”,每次听起来都觉得回到解放前;相比之下,考拉公司和襄城九小就顺耳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