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旁边便有人道这是本地首富沈万河老爷的掌上明珠。

“可惜呀,可惜。”这李公子随即便道:“京城的贵人们,那是紫驼之峰出翠釜,水晶之盘行素鳞。这清河首富之女竟然吃个肉夹馍,真是大煞风景。”

荣烛还不知道自己吃个肉夹馍在别人眼里,已经是掉价了,她抬头看了看发现游人愈发多了,那灯谜街上摩肩接踵时不时还有人喝彩起哄,于是站住了脚。

林落有些诧异,“姐姐不去了吗?你的朋友们都在前头。”

他莫名的加重了朋友两个字,但荣烛却跟没有听出来似的,她摇了摇头指着旁边的大楼,“我们去那里”

原本的沈大小姐喜欢热闹,和受人吹捧,但荣烛本人的性格却非常文静,她幼时甚至有些内向,长大之后勉强周旋得开,却一向疏于社交,所以对这热闹,她看看就可以了,但让她置身其中却是敬谢不敏,旁边的清河大楼,因为消费档次比较高,所以人比较少,而她又不缺钱,所以刚好满足需求。

“走,姐姐带你见见世面,听说这里的大厨是五县八乡选出来的一流手艺人。”

清河大楼跟灯街那里不同,同样是玩灯会,这里的灯谜更文绉绉,更古朴文雅,甚至还有人斗棋投壶对对子。这是一个炫技斗智的地方,这里的男男女女或多或少都劲儿劲儿的,带着点,“我们跟那边的俗人玩不到一起去”的神情态度。

门口的大红绸缎下面,挂着一排精巧玲珑的小灯笼,灯笼下面全悬着一张纸条,荣烛看到有字的习惯性凑过去一看,却发现,嗯,这是背诵默写?!

荣烛的眼睛噌得亮了,瞬间找回了当年被应试教育毒打的滋味儿。

“小落快来看,这里有题。”

林落走过去轻声解释道,“这是贴经和墨义。”

贴经和墨义是如今科举考试明经科才会用到的一种科举手段,所谓的贴经就是把经文中的字贴起来,由考生补全,而墨义就是给出注释让你写下一句。

这12个灯笼刚好是对应12个月份,要至少填出8个才能进楼去。

他暗暗腹诽,这帮人也忒刁钻,寻常灯会玩游戏而已,何苦呢,科举的试题搬出来了。

……或许她最近跟我娘学了琴棋书画,见猎心喜吧——也不知道等会儿输了会不会哭。

“呀,这个我会!”

荣烛却愈发兴奋了。这是现代考试的理解性古诗文默写啊!她总觉得自己跟这个时代不很融合,没想到能在考试上找到了的亲切感。

她拿起旁边的莫毛笔,沉腕提气提一下子写了一连串。

我爱刷题,刷题使我快乐!

林落微怔,他知道,荣烛跟自己的母亲学了读书。只是没想到她会背的这么快,这12个灯笼上的题目,四书五经全部都有涵盖,而她竟然一字不缺的都写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