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到出书的分红后,这本更加红火,”席宝笑着继续往下扯,“电影公司的人看中这个题材,提出,要将这本拍成电影,我照样直接跟电影公司的人谈判,然后电影公司无论给多少钱买这本的影视版权,那也全部属于我的杂志社。”
钟以泽愣了下,然后点点头,“对的。”
“电影拍出来,全国各地都有放映,电影红了。主人公从心上人那得到的礼物——每次获得小成功便要亲一口的那个陶瓷娃娃,八成也会在人们心中留下很美好的印象。于是我联系一个陶瓷厂,让他们生产跟电影中一样的陶瓷娃娃,然后推销到各大商场去。这种陶瓷娃娃是摆件,不便宜,赚的钱少不了,那又是我们杂志社的。”
“仅仅是以舒湘卿的《从临时工到厂长》为例,我就能有这么多额外赚钱的机会。等杂志越办越好,我能接触到的会越来越丰富,说不定还会改编成漫画,改编成音乐剧、舞台剧、话剧,或者电影、动画、连续剧,这改编涉及到将文字转化成音像。音像的东西很直观,就很容易转换成周边产品——就如我刚刚说的陶瓷娃娃。等华国经济全面放开,周边的开发,会是一个金矿般的揽钱手段。”
钟以泽垂下眼,思索了一会,说:“要是像你说的这样,你的杂志越办越红火,杂志社就不会是单纯的杂志社,而应该是一个文化公司了。”
“对头。”席宝喜欢文化公司这种说法。
“现在人们生活好了,可能买得起、并且愿意买收音机、电视机这一类东西的,还是少数。若是人们生活更好,愿意花更多钱用于享受,那他们先是更乐意订阅消遣的杂志,然后愿意主动花钱看电影,愿意买收音机、电视机,这样一来,人们越来越容易接触到文化作品,也越来越愿意为这些不管吃喝的文化产品花钱。”
钟以泽想到席宝刚才说了一半的、她对于未来的畅想,又接着说:“就好比你说的那样,发展到未来某一天,说不定每个人都会拥有一个很便捷的工具——可以通话、可以观看文化产品、甚至是可以随时随地直接为那些虚拟产品买单……”
“!”席宝猛然一惊,她可没说到这程度。
钟以泽竟然敢联想到类似于虚拟支付这一块去了。
不敢引着钟以泽再细想下去,他是个很商业脑的人,万一让他一下子想的太超前了,义无反顾地要去做些什么,席宝都不知道要怎么阻止他。
思想超前于时代太多,也不是一件好事。
见席宝不回应,钟以泽挺直的背脊弯了,眼帘一垂,自己就意识到他想的太远,估计几十年内都看不到那个未来。
唉。
沉默,像是无声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