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根据新模型的预测,在过去的10小时中,古老之核实际上没能靠近苏沙分毫。
她确实穿透了156万个梦,但剩余的梦境数量不是844万个,而仍然是大约1000万。
因为在旧的梦境被古老之核穿透的同时,新的梦境正不停地生成,这个事实很快被观测模组验证——通过刚刚建立起的模型,超核找到了一组特定的角度,可以看到所有梦境的侧影,并由此可以确认剩余梦境的总数。就像一摞叠得很整齐a4纸,从正面看只能看见最上面的一张,从侧面却能看见所有纸的边缘。
这是一个非常坏的消息,因为这不仅意味着古老之核白白浪费了10个小时,甚至有可能永远地困在梦境中。
但古老之核并没有感到气馁,因为这同样是无用的情绪。她继续穿透一层又一层的梦,同时观测梦境总数的变化。
观测模组很快发现,新梦境的生成速度不是恒定的,有时她接连穿透好几层梦,也没有新的梦境生成,却在穿透下一层的时候,梦境的总数一下子复原到原本的数量。
她继续尝试。
数千个梦境转眼而过,观测模组再一次注意到,每一层梦境中那个少女模样的苏沙出现的位置都不相同,有时她恰好在古老之核贯穿梦境的路径上,因此被顺带杀死,有时却因为距离很远而存活了下来。
数据分析进程认为这只是一个无关的随机变量,因为无论少女死亡或生还,都不影响苏沙本体的存活。
但在这一刻,模湖逻辑模块终于恢复了正常。
在超核的命令下,它读取了观测数据,随后立刻向超核提出申请,建议将少女苏沙的存活标记为关键变量,理由是:
它认为苏沙喜欢这个身体。
尽管超核无法理解模湖逻辑模块提交这条理由的逻辑,但依然接受了它的申请。
少女苏沙的存活情况随之被观测模组标记,如存活标记为1,死亡则标记为0。
又穿透了上万个梦境后,超核终于有了突破性的发现:
因为古老之核完全没有刻意控制过这个变量,因此在过去的每一层梦境中,少女苏沙被杀死的概率都是50,也就是说,每一层梦境可能为1也可能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