囡囡和木氏也有些惊讶。
尤其是木氏,“你这孩子,你怎么来的?”
这孩子家境一般,估计家里也没钱给他请商队,可他居然活生生站在大伙面前,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小石头有些不好意思挠挠头,“一开始跟着商队走了一段。后来他们转道,我就一个人走了。每到一处,我就拿着自己的文章去拜见当地县令。他们听说我游学,就赠我一些程仪。就这样一路到了京城。”
木氏愣了好半晌,这孩子不仅心大,脑子还灵活。瞧瞧人家凭着秀才公的身份,居然一路混到京城。
这程仪说白了就是路费。一般古代上级、亲友远门旅行,作为下级或亲友,都会送给他一笔钱以供旅途花销。
小石头跟那些县令非亲非故,居然赠他盘缠,可见那些县令对这孩子带了几分欣赏之意。
陆时秋对这事也不太在意,看着他这身齐齐整整的衣服,虽然算不上好,但也算干净整洁,“你跑来京城干什么?”
小石头没看到三丫,有些小失望,但他还是把事情原委说了,“我之前在县城遇到陆四叔。听他言谈举止跟以前有很大不同。参加诗会,也得不少人夸赞,我就向他请教,他说游学可以增加见闻。我就说通爹出来闯荡了。”
说到这里,他有些难为情,脸羞得通红。
囡囡啧啧两声,这小哥哥也是人才啊。从盐俭县到京城,隔着上千里呢,这一路花销可不低,他居然这么有勇气。
木氏拍拍他脊背,“你这孩子。如果人家不肯送你程仪怎么办?”
小石头挠头,不甚在意,“没有银子,我便是乞讨也要过来。”
木氏:“……
陆时秋叹了口气,看着他,“那你有什么感悟?”
小石头从自己的包袱里掏出一本书,里面夹着几张纸,正是他之前在路上写的文章。
“我走一路记一路。这些是我的所见所闻,您给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