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他已经把四书、五经烂熟与胸。担心自己遗漏哪篇文章,他打算重读一遍,加深印象。

杂文泛指诗、赋、箴、铭、表、赞之类,测试应试者的文学才华。自奉元帝登基,杂文二首明确定为诗、赋各一首。诗赋考试要求考生有相当的历史文化知识,还要求考生具有生动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审美感受能力,比帖经墨义之类要清新活泼而富于灵气。

陆时秋自从喝过那瓶才华药水,瞬间把他的诗情激发。他写的诗很有灵气。而且他特别喜欢写反讽诗。就连袁先生读过他几篇诗作,都能拍案叫绝。

策论指议论当前政治问题、向朝廷献策的文章。

这方面照理说是陆时秋的短板。他是个白身,平时接触的人都是百姓,国家大事一窍不通。但谁让他有四乙这个好伙伴呢。

像四书、五经这样的书,被许多大家读过,对于书里的注解,许多大家都有不同看法。而四乙这个图书馆全部收录进去。

贫民百姓接触不到的东西,陆时秋都能看到。

他根本现在国家形式分析这些人的论点,把自己的论点写下来。

陆时秋从来不认为那些大家说的话就是对的。环境不同,政令也不同。

策论就是这样,不能一成不变,人云亦云,你得有自己的想法。

他的想法通常能让人耳目一新。

当然有时候也不免小家子气。考虑更多的还是百姓的利益,而不是朝廷。

袁先生看过他写的策论,把他不足的地方指出来,而后分析给他听。

袁先生生于小地主家庭,这种阶级的人,既看过底层的贫苦,也见过上层的奢华。

他看问题的角度,多少与陆时秋有些出入。

这是陆时秋所没有想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