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就是归家。
黎清没事儿时,便和姜氏出去走走。现在出门都是挑那种有巡逻队的绝对安全之地。再也不去什么外地商户云集的小巷子了。
转眼就是清明节后。今年清明节还是没逃脱下雨定律,所以节后也是阴云笼罩,阳光稀疏。
姜氏和黎清坐在芋头酒楼里悠哉悠哉的喝茶听书。
“你们听说了吗?”
“说什么?”
“我也是偷偷看到我家官人邸报上所说的,是有人在樊楼作诗,被监察史一纸上书,说是暗中讽刺当朝,现在好多人被牵连进去了,幸亏我家官人官儿小,平时没什么存在感,不然这次多半也凶多吉少哇。”几个妇人聚在芋头食肆的二楼说着些黎清感兴趣的话。
这不就是文字狱吗?
“听说有两个文渊阁大学士,还有谏议大夫,国子祭酒,哎呀,我也记不清楚了,反正官家这次动了大怒,虽说刑不上大夫,但进去是避免不了的。”
牵动了这么多人?
怕是伤筋动骨了。
黎清对正在兴致勃勃听着说书的姜氏道:“娘,我突然想起有事儿还没处理完,您先玩儿着,吃了饭再回来,我让三娘留在这儿陪你。”
姜氏见黎清一副颇为焦急的模样,挥手示意她去,自己一个人也可以很好。
黎清看了一眼三娘,三娘颔首低眉,表示会照顾好姜氏的,黎清这才放心的离开。
“春华,去打听一下,这次所牵连的官员有哪些?背景资料,前因后果,统统备齐。”黎清一出芋头酒楼,就感觉到了不对劲儿。平时喧闹的大街,今日的热闹比之前少了一半不说,街上随处可见军士。
他们迈着整齐的步伐,手持刀枪剑戟,在大街小巷飞速流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