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最重要的是,县令觉得自己这要是做成了,传扬出去的名声必定很是不凡。嘿,为国征战回来,衙门居然连媳妇都给包了,这是啥待遇!这是什么样的父母官才能这么周祥?怕是那些大老粗们见一回自己就要乐呵一回。

“好,好啊,这确实是个不错的主意。”

路县令高兴的直接从自己的位置上走了出来,在书房转着圈的开始细想可能遇上的其他的问题,一门心思想将这事儿给坐实了,做好了。

“咱们好事儿做到地,既然这些个伤兵回老家也未必能得到善待,家人也不省心,那索性干脆些,直接在那新村安置了,选三块好些的地方,不对,四块吧,这些伤兵安置在一处,免得落下一个不好看。按照一亩的宅地基来划,衙门直接帮着起上石头泥胚的屋子三间。嗯,只是这地……让人再去寻寻,附近总能再寻出些来,若是少,就一人十亩,到时候抚恤银子多给十两,若是有的多,就直接给划二十亩。”

路县令说的相当的爽气,也是啊,这地他又不用出银子,就是出银子,那不是还有一群富户能帮着分担嘛,他乐的做好人的。

路县令要做好人容易,那师爷就更容易了,一个从中联系,上下不沾手的人,做点积德的事儿他自然更积极。所以一听路县令这么说,立马打蛇随棍上的说到:

“县里的富户那边已经凑了三百七十两,加上衙门您吩咐划出的五十两,大人,别说是给安家银子了,就是一人送一头牛都够,不过是十七八两一头的事儿,就是连那死了的人家都算上,十一户,才几个钱?按照十八两算,不过是不到二百两的银子,可只要这牛活着,大人,您的慈悲,那就没人敢说一个不好。”

这师爷是真心为这些人家着想,他不看不知道,看了才发现,家里少了壮丁的人家日子过得有多难。旁的不说,就说那最不堪的,爹妈偏心的人家。那是爹妈真想偏心嘛?还不都是穷闹得,只能顾着一个的情况下,为了防老这当爹妈的自然偏着老大了。

还有那只留下一个孩子的人家,那是亲戚们心硬嘛?亲戚没一个好的?不是,是因为各家日子都不好过,平白的养不活这么一个半大的孩子,所以只能由着他在族长家靠着做活混口饭吃。

好在自家这东翁家中豪富,看不上那些富户们施舍一般丢出来的零碎银子,愿意顺手撒出来买名声,那他自然要也愿意多帮衬着些,一来能让这些不容易的人多些实在,同时也为东翁多赚几分美名。

不是所有的大人都能这么不贪周到的,让这样难得清正的大人得点民心,想来对这富户豪门出身的大人来说,总是有用的。

“牛?还真是,本官倒是差点忘了,他们都是伤兵,给了地,耕作也不得力,多一样牲口更实惠。行,这事儿你去办,死了的一家一头牛,家乡附近给寻二十亩荒地,再给二十两银子。有了这,加上朝廷给的抚恤,想来日子应该不错了。伤的在新村给二十亩地,给房子,给牛,哈哈,再给个媳妇,这也足够齐全,至于银子……给十两吧,这算新婚贺仪,到底前头那七家是没了个人。总不能一样,让人说嘴。只是这样一来,师爷,来年若是再有征兵,咱们县这差事可就好做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