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页

冒充君后 素千絮 1031 字 2022-11-02

邵望舒翻到了一本平秋锦的书,讲朝廷选拔用人体制的,话讲得很深奥,为了不被当成禁书,也刻意模糊了一些词句,导致阅读难度极大,这本书很多学者都看不太明白,「半文盲」邵望舒却看得很快,畅通无阻。

秦嘉谦看着他的速度,想起韩暮管邵望舒叫「好苗子」,就是不努力学习。

他本以为韩暮是客套话,这么看韩暮说得有几分道理。

秦嘉谦这么一想,又觉得自己实在迟钝,邵望舒三四岁就没了娘亲,能把三四岁时他娘讲的话记得如此清楚,记忆力何止是「好」这一个字能评价的。

平秋锦年少成名,被称为神童,其中一个理由就是记忆力好到逆天。只要是他听过看过的,再不会忘。

邵望舒看完后扬了扬书,问:“这就是他死的真实原因么?”——邵玉不通政-事,只知道平秋锦是死于斗争,却说不出所以然。

秦嘉谦失忆后已经恶补了政事,轻轻「嗯」了一声,“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原因。”

淮国的选拔制度,起初是沿用前朝的制度,推举制。

由具有推举资格的人推举合适的人才任用。

具有推举资格的大都是已经为官的人,或者世家大族。

他们推举的人,自然也是利益攸关之人。

这些人做了官,又成了有推举资格的人,再推举利益相关之人。

久而久之,能做官的要么本身就是世家大族出身的人,要么是投靠了世家大族的人。

这些人能力不见得强,拉帮结派倒是很有一手。

有能之士无法施展抱负,无能之人尸位素餐。

平头百姓不愿再读书,反正读了也没用。世家大族子弟也不读书,反正不读也有官。无能的官办得都是糊涂事,还拉帮结派凑在一起,威胁皇权。

无能的文官对朝廷的贻害是慢慢且长远的,无能的武官带来的危害是直接且迅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