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可他在八年后,依然稳坐在他的尚书之位上,朝中屡遭清洗,纵然他早年手上也不大干净,却始终没有被清算,个中原因,他自己当然清楚。

而那些曾经鄙夷他,已经丢了文人气节的家伙,都已经陆续从朝堂上消失,以太后如今向世人,展露出的态度看,那些人势必将永远,都再无机会重返朝堂。

“太后胸有大志,且还豁达大度,那些人,估计怎么也没想到,太后竟然突然会来这招,嘿嘿,若非老夫见机早,哼!”

刘忠礼则下定决心道,“父亲,今年的举试与大考,都已被推到明年,孩儿决定,明年参加大考!”

本靠坐在那里喝茶的刘延泽闻言,不禁脸色一变,慌忙坐直身体,将茶杯放到一边道。

“竟成,你刚才说什么?不走科举,去参加大考?你这是何意啊?”

这可是他最优秀的儿子,状元可期,怎么可以去参加那些科举无门之人,才会去参加的大考呢,这,这不是暴敛天物吗!

第131章 祸国殃民的太后 34

“父亲,您难度没有发现,前两次考中的进士,大多都被安排在翰林院与国子监吗?很明显,太后会有此举,心里是有打算的,放弃科举走大考,就是孩儿的决心!”

作为掌管国家官员考核与晋升的史部天官,刘延泽对近几年,朝野上下官员的升迁,当然是最清楚不过。

自从官员的考核制度,改用太后定下的新标准后,一切都靠官员任内的业绩数据说话,过去作为最重要的考核标准的上官评价,已经变成权重不高的参考。

官员是不是有在真正做实事,通过那一项项数据,可以看得一目了然,这样做的结果,就是那些精于实务的官员,考核成绩远优于那些会作文章的官员。

康平二年那批经过大考选取的官员,初时的品阶虽低,晋升的速度,却远高于同期会试考入的官员。

现在那批官员中,大多数的品阶,都已高过那些七品,且都凭借拿得出手的业绩晋升,而非太后的有意偏颇。

更不要说,今年仿佛突然凭空出现的,另一大批新晋官员,吏部已经接收到他们的资料,刘延泽非常清楚,这都是一批精于实务的能吏。

在经过太后私下的培训后,他们曾经比较欠缺的短板,已被弥补,如今被放出来担任要职,无异于放虎归山,势必会在国内掀起大的风波。

谁都知道,连军方这张底牌都开始动用的太后,现在是摆明车马阵势,就是要拥有绝对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