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在前朝,多次卡太后提案的预算,逼着她要么放弃,要么不得不自己拿钱出来花。
一直以来,太后只是往那些军中投钱,过去这些年里,除山南大旱那次,后来一直不曾亲自动用军中人手,他们也就没往心里去。
可如今,太后给他们清醒的上了一堂课,让他们明白,何所谓书中所言,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没有经过朝廷与兵部,仅在太后一旨懿令的调遣下,各地的驻军,就高效率的直接行动起来,犹如一记重重的耳光,拍到他们的脸上。
因这些年来,军中一直十分安静,边关时有小战事发生,捷报频传,大家也已习惯,没放在心上。
何况那些武将们,后来也都消停得很,经常去地方或边关巡视军务,连上朝都很少,不再像过往般,时常在朝中上蹿下跳,要这要那,与他们这些文臣针锋相对。
这一切,让他们都忘记了,掌兵权者掌天下的古训,不动真格也就罢了,真正动起真格的,他们这些文臣的口舌、笔墨再怎么厉害,也只有屈服于军权之下。
“你们这是何意啊?为下边那些人鸣不平?依哀家看,你们大可不必如此,有这功夫,不如好好反省下,自己都曾做过什么!”
左相硬着头皮道,“启禀太后,您这般在地方民间,大肆动用军中之力,大量捉拿地方官员,恐会生乱啊!”
“是啊,太后,您这般滥用武力,会造成地方无官可用,百姓恐慌,政务堆积,会给国家上下的民生,都带来极大损失啊!”
洛薇冷冷的回道,“不会,少了那些占着位置拖后腿的人,哀家相信,地方上的政务处理效率,会更高。”
“何况,你等可能不知道,早在六七年前起,哀家就十分重视储备人才的培养,为了能做到有备无患。”
“就选取一批人手,将他们都送到山南境内,实践学习施政要领,后来又被分别调往各地基层,如今在这关键时候,调上来用用,正好,这年头,道路不通畅,消息延迟太厉害,那些人,现在应该都已经开始,正式走马上任了吧。”
狠,实在太狠了!
这是众臣心中不约而同,生出的共同想法,包括那些已被打上‘太后’标签的大臣,心中也是感叹不已。
“太后此等举措,于礼于法,皆有不合,您说的那些人,来历身家不明,大多都没有经过正规的科举,获得功名,没有底蕴,如此得位,也是名不正言不顺,恐怕难以服众啊!”
“是啊,太后,短短数年时间,那些人纵然一直在熟悉地方事务,恐怕也很难承担起地方要职啊!”
“这些,就不劳众卿家操心了,你们这些经过科举考上来的大臣,在入仕之前,个个都是只会读写做文章,获得功名后,还不是直接就上手处理政务,其中,还基本都是,直接从执掌一方政务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