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主的爷爷洛文元出生白果镇镇上,家里当年在镇上开了间药铺,洛薇的太爷爷去得早,太奶奶便带着幼子去省城投靠娘家兄长。
那舅太姥爷是个重情重义的,不仅收留了他们孤儿寡母,还给爷爷安排好了生路,助他拜得省城里最有名望的中医圣手为师,因他勤奋好学,踏实努力,还成功娶了师傅的小女儿为妻,也就是原主奶奶李玉禾。
虽说是少小离家,距今已有四十多年,可洛文元毕竟是上了白果镇洛家族谱的,族里那些年龄大些的都还记得他们这一支,他成婚后,也曾带着李玉禾回镇上祭祖,就算人没亲自回来,逢年过节也会寄钱寄物,托五服以内的近门亲族帮忙祭奠先人。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从镇上走出去,想在省城闯荡的族人,去找他这么个已经在省城立住脚的自家人,他也从来不推辞,帮钱帮物帮找门路,给老家人留下了仗义、不忘本的好口碑。
这个好口碑往日里不显,到他们狼狈得被下放回乡时,还是明显起了作用,因大环境的影响,洛家人表面上对他们疏远避着,事实上还是给了不少实质性的帮助。
比如这几间被住在周围的洛氏人主动给修补完好,整理得焕然一新后,条件在这农村算得上是很不错的房子,及房子里的这些必备的简单家具,都是那些洛氏族人东家一样、西家一样给凑的。
在这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能给予这么多的帮助,除了因本地人宗族观念重,出于同根连枝的因素,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因洛文元当年照顾过族人的情分。
自幼在首都市长大的原主骤逢巨变,再加上年仅八岁,显然很难理解这其中的恩怨与情义,很难接受自己将要在这么破落的环境中生活,加上朝夕相处的父母幼弟还不在身边,小小年龄思虑过度,再加上确实水土不服,才生了一场大病。
洛薇到来后,已经有了成年思维的她,纵然也不太清楚这其中的具体情况,但据她知道的那些信息看,能有现在这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还真松了口气。
那传说中的牛棚……
凭老爷子被下放时头顶的名牌,被安排住牛棚似乎也正常,为了做任务,她也必须要坦然接受与面对这一切,不用,当然是万幸。
所以,看着眼前这青山绿水,呼吸着这清新的林间空气,耳边听着不远处那潺潺溪水流淌的声音,洛薇笑得很开心。
结束一天的劳作后,相互扶持,沿着那蜿蜒陡峭的山路向上爬,不时还要拽下旁边的杂树枝撑住身体,防止滑倒,好不容易才回到家的洛文元夫妻看到这抹笑容,顿觉身体上的疲劳消去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