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都打算辅佐别人成立新政权了,现在还说为人臣者,忠诚是本分?怕是有毒。
这逻辑没毛病。顾玄险些给顾淮之噎死,半晌才道:“总有那么些死脑筋的人的,比如徐季陵,先帝对他有知遇之恩,所以哪怕现在龙椅上那位再怎么犯蠢,徐季陵也不可能置之不理,现在他都撒手不管,事情才不同寻常。”
哪怕在兴朝生活了快十三年,顾淮之的思维模式也更加贴近后世一些。在他看来,天下大势分分合合,都是中华民族自己内部在掐架,今天你登场,明天我把你打趴下自己上,后天再换人,最后全都走进社会主义。一个王朝对于他而言,更像是一个公司,这个公司待得不爽那就换一个,天经地义的事情,跳个槽怎么也不能跟背叛挂上钩。忠君爱国,国一直没变,但君的话,这个不靠谱就换另一个,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那可是愚忠。
所以在顾淮之的思维中,徐季陵是聪明人,肯定会做出对自己更有利的选择,而不是跟着一个猪队长一条道走到黑。
祖孙两的思维差异,也就体现在这里。
经过顾玄这么一提醒,顾淮之才想起来现在最是提倡礼义廉耻和道义的时代,徐季陵的品行,就注定了他即便知道皇帝不靠谱不是个好领导,他也不会丢下皇帝不管。
那么问题来了,徐季陵为何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顾玄见顾淮之终于反应过来,紧皱的眉头松了开来,却还是有点不高兴,沉声道:“自己多动脑子想想。”
顾淮之心说徐季陵的想法自己哪里猜得透?他和徐季陵的交集,也就是当年顾家离京徐季陵前来为顾玄送行时顺带见过一面罢了,现在让他来猜徐季陵的心理活动,难度系数是不是太高了点?
不过顾淮之也知道,顾玄这是有意在锻炼他的思维模式,毕竟他和顾玄还是存在跨越千年时间的代沟,三观有时都不太一致,但想在兴朝成为大佬,必须按照顾玄的思维模式来才是正确的。
顾淮之低头沉思,理了理京中各家的人物关系,再尝试套用了一下顾玄的思考方式,想着他要是徐季陵,会是什么原因才能让他眼睁睁地看着皇帝自己挖坑埋自己。
想了很久,顾淮之也没琢磨出什么头绪来。最后,顾淮之还是求助般地看向顾玄,小声道:“阿公,要是你的话,你会怎么做啊?”
顾玄正在看书,顺口答道:“我自己就能做到。”
这话答得有点牛头不对马嘴,但顾淮之脑中却是灵光一闪,右手握拳敲在左手手掌上,激动道:“我知道了,是舅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