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报备呢,天子想道。
秦遇在翰林院的事,天子也有所耳闻,他觉得那是对秦遇的历练,如果连这点小风浪都扛不过去,以后也难当重任。
不得不说,秦遇的应对方法,颇得他心意。年轻人,有一点脾气不是坏事。
天子惜才,所以在对弈时,手下留情,让秦遇也撑到了两刻钟,他扫了一眼秦遇,意味深长道:“探花郎这棋艺还有得练。”
秦遇敛目应是。
秦遇在分拣棋子的时候,天子突然问起西南那边的风土人情,秦遇仔细作答。
他声音不疾不徐,字正腔圆,不用刻意听内容,只听声音都觉得是一种享受。把林教习刚才啰嗦的回话衬成了渣渣。
翰林院对于天子而言,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看做一种“搜索引擎”,有什么问题不明,问就是了。
这里的人不论其他,学问还是很扎实的。虽然林教习为人不行,但是能进翰林院,当初也是一路过关斩将考上来,可惜临场反应能力差了。所以这么多年,他也只能在翰林院当一个小官,有新人来了,就去引导新人。
秦遇的讲述主次分明,不时还能套几个当地传说,三言两语讲述清楚,添了几分趣味性,又不会盖掉正文内容,喧宾夺主。
别说天子了,其他人也听的津津有味,学士看着秦遇的目光满意极了。
林教习低着头,藏在袖子里的手死死攥紧了,才没让自己失态。
张和和李丕交换了一个眼神,忍不住惊讶。
旁人看秦遇只是在讲风俗人情,好像没什么大不了的。换一个人似乎也可以。
但事实证明,这还真不行,会写文章的,不一定会说。能够在短时间内打好腹稿,口述给别人听,引起别人的兴趣,一般人还真办不到。